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小学校园——谈小学学校管理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袁兵
[导读]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奠基阶段
        袁兵
        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下担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359
        摘要: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奠基阶段,要想使得学生向着积极向上并且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那么就要重视小学各个方面的工作,无论是教学还是学校管理,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极大地影响。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建立和谐校园,就要对学校的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保障和谐校园的构建工作。同时通过本文的分析,为同行工作者提供借鉴意见。
关键词:和谐校园;小学;以人文本;学校管理
        在教育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推动小学学校进行改革工作的同时,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和谐校园,以此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小学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以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作为进行管理的目标。尤其是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要想使得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保障,那么就要重视学校的管理水平。
        一、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现如今的大部分小学学校的管理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导致管理方式都是采用经验式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校的管理一定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尤其是在小学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在这个传统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的影响下,使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思维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产生差别对待的现象。并且在差别对待的长久影响下,不但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胁,加剧学生的自卑心理,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追其根本,还是因为学校的管理理念落后,对老师的约束力不强,进而导致学生出现问题[1]。
        (二)小学管理缺乏民主性
        由于我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之后,对于教育一直采用都是应试教育,导致应试教育的作用在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影响深远,不但影响老师的教学思维,而且还会影响学校的管理。数据表明,我国现如今部分学校存在的普遍一个现象就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根据成绩决定对待学生的态度,而学校根据老师的教学成绩,限制老师的话语权,缩减老师对学校管理工作提意见的权利。并且学校在进行教育方案的制定时,完全有学校领导人自主制定,然后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学校的主体就是老师和学生,但是在这两种现象的影响下,使得老师不但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及时的调成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而且还导致学校的管理出现“一言堂”的现象,进而导致老师在学校中失去主体地位。最终不但影响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还使得学校的管理失去民主性,导致学校管理水平有限。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得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逐渐趋于利益化,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做什么事,老师对学生评判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由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成绩就,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成长逐渐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学生的成长不符合国家教育的要求。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学校的管理水平有限。而造成学校管理水平有限的原因,是因为学校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在实行的过程中缺乏条例的支持,难以及时的发展管理作用,最终导致学校的管理出现问题。


        二、促使小学学校管理效果提升的措施
        (一)深化教育改革,转变学校管理观念
        要想使得学校的管理 效果达到预期的设想,那么就要在小学学校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工作,转变学校的管理理念,尤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要求小,学校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就应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管理工作的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提高教学质量[2]。因此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深化教育改革,转变学校的管理理念。首先就是要渗透先进并且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其次要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保障学生的学校效果;最后是要建立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老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校教学理念发生改变,进而促使学校管理理念发生改变,使得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做保障。比如,通过举办学习教育改革工作的活动,让老师对教育改革的内容进行学习,改变自身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此促使老师教学思维的改变,进而为学校管理理念的改变做铺垫。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对老师的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就是学生和老师,尤其是对老师的管理格外重要。因为老师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老师的素质既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地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为了保障学校管理水平,那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老师的主体地位,优化管理内容,进而加强对老师的管理力度。因此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学校要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让老师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发表老师对于学校管理的意见,以此保障学校管理可以满足师生的标准,二是要加强老师素质的培养,以此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学习效果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老师的素质得以显著提升,进而学校就可以通过素质提升的老师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助力作用。例如,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意见信箱和管理建议平台以及面对面的会谈,让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管理工作地开展提供意见,发挥民主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求,进而使得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使得学校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促使学生向着综合并且全面的发现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要想使得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那么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因为制度对于管理而言是起到保证和规范的作用,好的制度对于管理工作的进行而言,是起到极大地助力作用。所以为了保障学校的管理效果,那么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是在制度建立完善的过程中,要把公平公正和全面花以及科学合理性融入进去;最后是要建立合理的绩效制度,以此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进而使得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既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还能为学生学校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3]。比如,在绩效考核制度中,采取激励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奖励,对于教学工作水平有限的老师进行一定的处罚。以此激发学生和老师的好胜心理,进而激发老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终提升教师的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以此促使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的分析,使得我们明白以人文本原则对于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不但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而且还促使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保障。因此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小学学校的管理水平,促使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达显.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浅谈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J].读书文摘(中),2019(4):240-240.
[2]李洋洋.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施策略探讨[J].信息周刊,2019,(50):1-1.
[3]马雁.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探究[J].科普童话,2020,(2):174-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