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现状及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杨婷宇
[导读] 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
        杨婷宇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       533400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需要教育者给予一定的管理和指导。可以说,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这一角色尤为重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现状;优化措施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应当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活、学习管理层面的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强化班级管理工作,借助班级管理活动,多角度、多层面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现状
        (一)班级管理手段单一
        就目前而言,小学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时候,所采用的班级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一言堂、权威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简单、粗暴的班级管理手段会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的天性,制约了班级管理效果。此外,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往往是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实施统一的班级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未对学生的特征、性格进行观察和研究,没有对其实施有差异性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统一的班级管理手段下,难以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二)师生沟通十分有限
        师生之间的沟通十分有限,学生班级管理参与性缺乏,这也是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与缺失。当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受时间、场所等多方面的限制,其具体的互动只限于课堂之中,局限在学科内容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之间彼此了解有限,学生对于教师具体的班级管理行为缺乏正确认知,教师则对学生的具体观点和看法所知甚少。没有有效的沟通途径,师生双方关系疏离,班级管理举措落实度有限。学生把自己当作班级管理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主动参与者,其管理的参与性不足,管理积极性十分有限。
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教师在面对班级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务必要体现出“十二分”的耐心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并且要在事后跟进该学生,了解其问题解决之后的诉求。而在面对班级学优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教师切记不得因为该同学学习成绩好,便可以偏袒。而是要拿纪律说事儿,利用事实说话。这样,学生的内心中会产生一种较为端正的认识。而且,该方法还可以有效促进班级中的民主制度建设与发展。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成长、发展,以及班级管理工作中对于团结、效率、执行力的构建方面均有较大的帮助。


        (二)真诚进行沟通,学会聆听
        在实际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虽然教师会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然而却无法对聆听学生意见予以有效的重视,致使学生不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要求。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学生表达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一些教师会打断学生的表述,并否认其观点,这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程度的打击,难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所以,针对相关问题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意见,构建更和谐、更公平的班级环境。
        (三)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完成信息对称
        小学班主任应该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合理的沟通和信息的互换来完成信息对称,让学生家长和小学班主任更充分地认识到学生们的情况,继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小学生们健康的成长。例如有一次我通过和一位学生家长的交流,发现了一个学生在回家之后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着,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出来,家长问他在干什么,他也不回答。针对于这一情况,我积极的与这位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发现这位学生是因为自己在最近的成绩一直下滑,所以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闷头学习,但是苦恼自己的成绩还是没有明显的好转。根据这一现象,我告诉学生这样一位的埋头苦学是不科学的,应该合理的调整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去学习,积极的将自己的疑惑进行提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成绩。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摆脱了自己的心事,开始积极地学习并且正常的生活。通过这一事件也可以看出,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班主任找到学生们存在的问题,继而帮其进行解决。这样既促使学生们更健康的进行成长,又能够提升班级管理效率,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进一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为学生开展爱国演讲和班级辩论赛,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到升国旗的活动中,使他们真正对祖国的复兴和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逐渐强化内心的责任感,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理想。这些都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要带领学生以各种爱国主题活动为主,帮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这种主题活动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和价值,帮助学生通过德育渗透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树立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进一步推动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也是引领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小学班主任在面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时,必须要正视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更新以往的班级管理理念、丰富班级管理目标、实施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7.
[2]陈国泰.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45-146.
[3]张彦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学周刊,2021(02):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