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与初中音乐教学的融合方法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詹彩娟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詹彩娟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丰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潮州  51573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音乐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同样也肩负着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责任。作为初中音乐老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将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和融合,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也能够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从而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字:德育,初中音乐,融合方法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青少年德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老师要牢牢把握一切可以实施德育的途径,将德育渗透进中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音乐是人类文化、思想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初中音乐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美育和德育的主要阵地。初中音乐是一门以情动人,以美动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德育与音乐教育具有统一和交融性。初中音乐教材中收录的音乐作品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很容易受音乐感染,能够在情感带动下与作品内涵产生情感的功能,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初中音乐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德育知识,使初中音乐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载体。音乐是人类文化、思想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初中音乐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美育和德育的主要阵地。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初中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材编绘上也体现出丰富的德育内涵,因此老师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结合教学内容找到德育融合的切入点,为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同步开展德育渗透奠定基础。老师可以从初中音乐教材中歌曲类型、歌曲主题、歌词、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乐器使用等多个角度作为德育融合的着眼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这样不仅能够使音乐教学从简单的聆听歌唱转向音乐欣赏、音乐思考活动中,同时也是学生对歌曲拥有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德育渗透,获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以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为例,第一单元“爱我中华”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五单元“梨园奇葩”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国粹,都是将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的好契机。[1]
        2、创设有德育特色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较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强化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更轻松的感知到歌曲中蕴含的精神、文化、思想内涵,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德育也可以通过创设有关德育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将个人情感融入歌曲理解中,从而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德育内涵,获得思想的熏陶。

以京剧选段《穆桂英挂帅》这首曲目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关注到这首曲目中的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老师结合本曲目背景知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去理解本段曲目中的穆桂英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情境中从戏曲程式、戏曲行当、人物演唱过程中激昂的情感中激发起情感意识,对穆桂英的英雄事迹和人物形象拥有了深刻的了解,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3、在表演中深入了解精神内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除聆听和演唱外也可以采用舞台表演的形式,学生在欣赏后按照歌曲中的角色来进行舞台演绎,使学生对歌曲中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拥有更加深入的揣摩,使学生从枯燥的听唱教学中摆脱出来,在表演中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德育体验,无形之中完成了思想的熏陶和心灵启迪,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比如七年级五单元中《穆桂英挂帅》《昭君出塞》等戏剧曲目,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学生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拥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对歌曲中的人物形象认识也能够从故事中跳脱出来,获得升华,从而真切的感知到中国戏曲国粹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
        4、从创作背景知识中渗透德育
        歌曲是词曲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窗口,老师可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利用歌曲的创作背景相关知识来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入,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歌曲知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歌曲拥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感悟歌曲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比如《我的中国心》这首曲目,在进行这首曲目教学时,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本曲目的创作背景,使学生结合歌曲背景来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这首曲目创作于1982年,日本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了中国历史,引起了歌曲创作者黄沾的愤慨,于是和王福龄共同创作出这首曲目,并找香港歌手张明敏进行演唱。这首曲目歌词中运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具有中国特色的带有象征性的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学生从歌曲创作背景中对歌曲中象征性的景物拥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将景物与中国联系起来,引起了强烈的思想共鸣,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组织开展德育主题音乐实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音乐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在娱乐性的基础上体会到音乐具有的思想性,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以《同一首歌》这节课为例,这首歌曲节奏舒缓与紧凑相结合,歌曲情绪平缓与激动相结合,用节奏、情绪以及歌词体现出失意、无助中渴望友谊、真情的情感,对人间的真善美进行了歌颂。为了强化学生对歌曲中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体验,老师组织了“我与他人唱支歌”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与周边的人同唱这首歌,感受《同一首歌》中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激发起学生对人间真情的追求,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歌曲影响下拥有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美德,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结:
        初中音乐作为开展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德育知识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持续为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内涵,不仅能够高效的完成了音乐知识学习,同时也取得了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的教育效果,使学生道德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丽英.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