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周琰
[导读]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把脉时代大势,方得育人良方。
        周琰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   830052
        摘要: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把脉时代大势,方得育人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内涵、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形态,有效建构和推行“全人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新使命。
        关键词:全人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引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英语成为几乎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基本掌握的一门外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信息时代,即使除开专业学习和工作领域,英语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所以,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具有面对学生范围广、数量大的特点。同时,几乎至少贯穿大学生两年学习生涯的事实又让它更加特殊,可谓肩负重任。因此,大学英语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和教会学生什么就成为了必须思考的问题。
        1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与学生令后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选择关系重大。另一方面,英语学习是大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接触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增进不同文化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一时期大学英语课程引入思政教育意义深远。这不仅是一个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价值引领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思想素养,提高思辨能力,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深谙中国国情,坚定文化自信,能在不同语言与文化碰撞中,辩证地看待文化间的差异,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双重育人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形式和重要保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平台已不局限在思想政治课,而是融入每一门课程中。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的大学英语,其教学对象主要为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大二的全体学生,教学覆盖面广、课时多、跨度长,教学内容广博、综合,有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因此,大学英语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随着教育的发展与革新,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将在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作为驱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两者有机融合,这对于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2“全人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2.1共享时代,教学资源也共享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社会进入共享时代,共享信息,共享资源。教学资源自然也是其中一部。慕课就是典型的资源共享型代表,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向优等学校倾斜,如果没有共享平台,这样的差距会不断扩大。但类似慕课这类平台打破了这种局限,各个学校的人都可以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轻松学习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跟随自己仰慕的老师探寻知识的更高境界。所以英语资源的共享在目前是可以轻易实现的,大家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教学素材和自我学习和自我巩固的途径,新媒体平台,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2.2大学英语教学“全人教育”模式之方法体系
        “全人教育”的大学英语课堂必须围绕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构建互动性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态,因此“全人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强调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即是“全人”投入到学习中,而不是三心二意,强调帮助学生进行立体式、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进而获得各方面的学习成果。在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的要求之下,主要可以灵活采取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导向型等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能力的自主迁移和增长,完成立德树人的自觉过程。在“全人教育”教学模式下的代表性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进行开放式、互动式教学,可以具体运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教学组织。如《EuropeanandAmericanfilmandtelevisioncultureappreci-ation》这门课就是典型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比如其中对电影《thepursuitofhappiness》的欣赏,可以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学习的求知欲和英语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个发音清晰准确、语言真实地道的听力环境和口语交流情景,一些学生甚至可以学到电影中stumblingblock、TheDragonScroll、destiny等超大纲的词汇。与此同时,因为thisisamovieexcitepeople'smind.学生都会体会到Happinessdependsonyou的道理,进而获得Bytheirownpersistenceandeffortstoachievehappiness的动力。而项目式教学、任务导向型教学更是将能力导向、德育目标放在明显的地位,通过设计并完成一个学习项目、学习任务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上面列举的对《jobinterview》单元、《Transportation》单元的教学都是典型的基于行动的能力导向型教法。从这两个案例也可以看出,项目式、任务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一方面在课堂上自主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学会自主探究知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2.3创新教学模式
        全人教育理论主张参与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要竭尽全力丰富教学手段和学习媒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结合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模式。英语知识学习方面,以任务型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课前自学、小组学习,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分享成果和经验,和老师探讨仍然不能解决的难题。开展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课堂活动,比如演讲、辩论、授课、报告、表演等。课外可以安排读书分享会、采访、调查、中外文化对比活动等。这些可以在教师带领下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汇报成果。总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大学英语》课堂更灵活、多样、高效。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使用U校园、批改网、I-test等网络平台。在《大学英语》学分压缩的现实情况下,识记型知识安排学生自行学习,少占用一些课堂时间;同时调动视听说感官,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重难点,并根据系统反馈改进学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大学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必须把握一个精准导向,以免走上弯路、歧路,这就需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进一步认识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根本任务,把握学科在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方面的基本教学形态要求,找准路子,积极推行“全人教育”模式,力求能够事半功倍,推动大学英语学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及效果的影响研究[J].王文蒲.英语广场,2017,(2):81-82.
        [2]尚建国,寇金南. 学习者因素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交互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5, (4):63-67+91.
        [3] 李小梅 . 全人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现实化 [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 5 ): 160-161.
        作者简介:
        姓名:周琰
        (出生年份-),1982
        性别,女
        籍贯,甘肃天水人,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