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赵增明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阶段的教育也是在不断地在创新改革
        赵增明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中心小学   广西崇左    53220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阶段的教育也是在不断地在创新改革,小学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核心的学科,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才能推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实现课堂有效性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针对相关专题项目的探究中逐渐的形成思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更为系统的掌握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多元化学科素养的形成。本文笔者将从生活化教学进行合理化分析,旨在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全面化优化与改革,实现学生多元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时,要充分联系教学对象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利用营造生活情景、讲述真实案例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从而达到学生学以致用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曾提出,要在生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1]。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是根据各种生活现象,让学生对此展开分析和思考,逐渐学习和理解道德标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规范自身言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思想教育品德内化。
一、树立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改开展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老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明确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从而逐渐提高德育效果,完成德育目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一样的,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倾听,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要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够用于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并对此进行认真的回应,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与体验。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开放的理念,课堂也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而是应当将社会作为“大课堂”,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不断加强,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2]。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
   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典型形象思维特征,合理制定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等方式,将生活元素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学生也就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己的真实感情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一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社区的特点以及公共设施、结构等,让学生建立保护公共设施意识。其次,以“我的社区”为主题开展班级演讲活动,让学生回忆自己曾使用过的公共设施及使用体验,感受公共设施为自己所带来的便利,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和爱护公共设施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公共设施”、“对于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应当如何制止”等话题,从而将理念逐渐内化为行动。


三、组织开展讨论活动
   师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之间的讨论都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同样也是思想品德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只有通过组织开展讨论活动,才能让师生、生生之间充分交流,互相交换思想和认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从同一件事物中产生不同的思想和认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组织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典型生活事例,引导和组织学生对其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发现真知[3]。在组织和开展讨论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注意典型生活事例的选取,一定是选取具有积极思考意义的。其次,在学生讨论之前要先对事例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但注意不要添加过多限制性条件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散。最后,教师要对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给予适当的夸奖和鼓励,以此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设活动
        在“做中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不集中,通过创设活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活动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而应创新开展多元化教学,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将教学内容外化,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内化品德。现在的教材拥有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在这其中不乏生活元素的存在,向我们传递着生活的道理[4]。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稍加修改,创设成课堂活动,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自身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做诚实的孩子》这一课时,可以根据脍炙人口“狼来了”的故事,创设由学生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首先,给学生进行分工,几个学生扮演狼,几个学生扮演放羊的牧童,剩下的同学则扮演群众。游戏分工完毕后,让扮演牧童的学生高呼“狼来了”,群众听到后赶忙冲上“山”,赶到后却并未发现狼,只有满脸嬉笑的牧童。第二次,牧童再次高声呼救“狼来了”,群众等人再次手持“武器”冲上“山”,却又未见到狼还是只有满脸嬉笑的牧童,这时的群众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三次,“狼”真的来了,他们面露凶色一步一步逼向牧童,牧童高声呼救却无人搭理。最后,牧童被凶狠的“恶狼”所扑到。通过此种表演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说谎的危害和说真话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拒绝说谎。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新时达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的思维,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思想品德学习,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向凌.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C]// 荆楚学术(2020年1月). 2020.
[2]陈茂球.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 数码设计(上), 2020, 009(001):200-201.
[3]徐灼钊.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6):27,29.
[4]陆冠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 好家长, 2019(33):142-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