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乐器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包柳宁
[导读] 无论是何门类的教学,都有着自身独立的特点。
        包柳宁
        柳州市群众艺术馆
        【摘要】无论是何门类的教学,都有着自身独立的特点。使用何种方法或是演奏形式能更好的表现出音乐中的情感,是我们一直需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键盘乐器 音乐表现 教学方法
        键盘乐器是有排列如钢琴键盘的琴键之乐器总称。这些乐器上每个琴键都有固定的音高,因此皆可用以演奏任何符合其音域范围内的乐曲。琴键下常有共鸣管或其它可供共鸣之装置。相对于其他乐器家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其宽广的音域和可以同时发出多个乐音的能力。正因如此,键盘乐器即使是作为独奏乐器,也具有丰富的和声效果和管弦乐的色彩。所以,从古至今,键盘乐器倍受作曲家们和音乐爱好者们的关注和喜爱。
        一、键盘家族分类
        在键盘乐器家族中,所有的乐器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键盘。但是它们的发声方式却有着微妙的不同,例如有击弦类的钢琴(Piano),簧片类的管风琴(Organ)和手风琴(Piano Accordion),拨弦类的古钢琴,电声类的电子琴(Electronic Keyboard)等。在音色方面,例如钢琴可以通过弹奏的速度来改变音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踏脚板改变音色,音长的更改是非常有限的。
        二、手型的重要性
        “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起构成一个半圆形,呈空握球状球状,掌骨关节及所有手指关节都应凸起。应避免和纠正最易出现的手指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塌陷呈凹状;手指应自然分开原则上刚好—个指头对准—个琴键...”我们在课堂上,常听到老师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重复着要领。在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科学、正确的手型手指的弹奏要求,把重要的知识要点反复的演练给学员。实行规范专业的手型,手指的触键弹奏要求标准,无疑是弹奏好键盘乐器的必然之路。
        作为一种新兴模式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教学课堂上,并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键盘教学有着形式多样化和丰富的教学内容等特点。近几年来,各种学校、培训班蜂拥而起,课上教什么,怎么教,便成了音乐教师们的热门话题。
        电子琴是作为以键盘形态出现的一种乐器,要操作它,必然需要一定的键盘技术。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指法的练习(可借鉴钢琴教学的指法练习)来训练学生,提高手指的灵敏性和独立性,使其能适应各种乐曲的演奏。?
        三、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做到能自如地用这种乐器来表达音乐,还必须教学生一定的乐理知识,学会读谱,懂得各种音乐标记,通过规范的指法来进行实际演奏。但仅仅有这两方面的教育还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使孩子们真正进入到音乐天地之中,机械枯燥的练习,必然不会使他们真正被音乐感动,而产生要表现这种激情的愿望来,反而会使孩子们厌倦练习,产生不愿意再继续学习的想法,对学生进行综合音乐能力的教育,以激发他们从内心对音乐的理解热爱。
        孩子们一旦掌握了这种能力,便能发挥自己无穷的创造力,自如地用音乐的语言去表达他们心中的各种感受,孩子们也将会更加喜欢音乐,热爱音乐。这样,我们的音乐普及教育工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如何运用乐器更好的表达情感
        音乐是声音艺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人的音乐能力,正是在聆听音乐的引导中被唤醒的。有不少练习者甚至老师都以为练琴过程中,练得熟练,弹得快就是弹得好,盲目的追求所谓的熟练与速度,而对自己的琴声是否优美动听,就不清楚了。这不符合教学的要求,它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会欣赏、体会、感受音乐,并非是弹奏上的要求。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听”的重要。

只注重“练”而忽视“听”,把学习乐器当成一项简单的手指机械运动。因而,我认为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专心致志,在“听”中去感受,去表现、去创造、去领悟,才有提高,才有收获。
        (一)在“听”中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声音艺术,它用悦耳的音响以及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作用于人的情感。在电子琴教学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弹奏外,还应让学生掌握用心地去欣赏音乐,当然在欣赏时,我们除了让学生对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音色进行大量的具体感知外,还应表现不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反复倾听,力图把这些音乐所形成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语言加以分析体验,增强对音乐作品本身情感内涵的理解。
        (二)听“歌唱性”培养内心乐感
舒伯特说过:“一切乐器只不过是在模仿歌曲。”弹奏者除了要知道音高、节奏、音质、音色外,还要想到歌唱。因为旋律曲调是音乐地基本要素之一,没有歌唱就没有曲调,因而旋律都具有歌唱性质,即使休止,也是音乐的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我遇见一只熊》中的休止符,给乐曲增加了神秘感,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歌唱性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生理现象。以歌唱的方式可培养弹奏者内心的音乐流动感。因为,它最直接地体现出音乐的旋律走势,表情语气、乐句呼吸、高潮收束,最容易使人感受和领略到乐曲的美妙之处。因此,在我们的电子琴教学中,要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动和灵气,也必须培养和强化旋律方向感及歌唱感,养成“在歌唱中想象”和“在想象中歌唱”的习惯及意识,这样就有了音的自然连贯。因而,听“歌唱性”在电子琴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是衡量学生内在乐感、美感、旋律歌唱感的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三)听“音乐表现力”,表达情感,感悟音乐
键盘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体会音乐、感悟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不是只满足于把谱子的音符、节奏完整无误地弹出来,而对音乐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不免给人有“音”无“乐”的感觉,使原本具有强烈情绪感染力和音乐艺术,缺乏应有的音乐表现力。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的确,没有感情的艺术是不可想象的。在电子琴教学中,虽然是简单短小的乐曲,但也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如《航海》中,表现了一个游子远离家乡,迫切地希望回家的感情,抒情优美的旋律,稍慢的速度,使乐曲富有鲜活的内容及情感的魅力,感人至深。因此,要重视作品的艺术处理,把握、聆听乐曲的情绪、风格、韵味及内在思想情感。
        (四)听“风格特色”,提高音乐涵养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作曲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个性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他们的创作风格,通过音响、音像的熏陶,可扩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提高音乐修养,从中体会风格特色,比较、分析音乐手段,培养、独立音乐见解,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大师的风范与风采。通过“听”,我们可学会品味、咀嚼,学会评判与自我评判,学会在音乐的海洋里吮吸、徜徉、遨游。
        五、结语
        古人说:“心之官则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电子琴教学中的“练”与“听”,不正体现了“学”与“思”吗?只要用心在听中练,在练中听,听之以首,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定会让你“心慧而聪”,“琴艺双馨”,其乐融融!

参考文献:
[1]霍夫曼,彭鹏.怎样做一个好的钢琴家—钢琴问答52条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5(1).
        [2]薛暗.钢琴弹奏的正确手型 [J].乐器,1997(3).

{作者简介}包柳宁,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次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获奖。现任广西柳州市群众艺术馆群文馆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