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课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黄慧娟
[导读] 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
        黄慧娟
        东莞市大岭山镇向东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833
        摘要: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运用异质分组合作进行教学,不仅能够针对个体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水平。通过教师科学组建合作小组,使小学书法课堂的学习目标更多层次化,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异质分组不仅提高书法课堂效率,让课堂教学丰富生动,还能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和步骤,探索适合不同学生进行书法学习的方针策略。
关键词:小学书法,异质分组,合作学习

一 、异质教学的基本含义与研究目的
(一)基本含义
        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本义指的是“异质合作,同质选学 ”,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出发点,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若干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教学探索,从而实现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提高学生动力和课堂学习效率。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就有学者对异质分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其中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异质分组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将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学生(其中包括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年龄差等等)进行组合或分配,混合学习。与此同时,指导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学习,并且训练其主观能动性与对课程参与的积极性。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针对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对兴趣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进行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目的有规划地安排组内成员差异性。在充分衡量与考虑学生之间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例如由高年级基础好的学生带动低年级基础较弱的学生,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与此同时也能优化书法兴趣班人数较多的教学模式,维持书法兴趣班的全班教学授课制的平衡,保留了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这种需要团队之间互动配合的学习模式,首先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和兴趣。在书法兴趣课堂中运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明智的教学实践过程,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从而创建更充分的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课题研究以书法兴趣班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总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 各级人数以自愿报名,对书法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坚持练习的学生为主。人数分别为:三年级10人,四年级17人,五年级8人,六年级7人。时间为两年,每个星期二、四的第二课堂进行40分钟的训练。通过这四个年级学生的分组组合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比分析,能够比较明显的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基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需要查阅相关有关书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与书法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我国小学书法兴趣课堂模式现状作一个基本了解,以及对异质分组这一教学模式和这方面所取得的教学进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实践对照法:异质分组合作学习离不开课堂实践的进行,只有通过一阶段的具体教学实践,才能了解这一教学策略的实用价值,也是对本课题极其重要的支撑。在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对照,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推动学习的深入。
三、课堂教学思路与实践过程
(一)明确课堂任务和学习计划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埃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活动为认知的源泉”。所以在确定教学思路的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角色与任务分配,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了解与分析,确定最终教学目标。通过组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榜样的带头作用,激励小组成员的学习。

分阶段明确学习内容,小组长监督。如:第一阶段控笔练习,先进行直线练习,再进行弧线练习,再进行折笔练习,组员测试过关再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课前的精讲导学,为书法课堂的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提供明确的学习计划。
(二)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激发他们的实践动力。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制定阶梯式学习进度,才能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和自主式学习,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小组成员对于共同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主动性增强,更加有效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了团队学习合作成果的品质。
        学生因为共同爱好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在选择不同字帖教材的过程中,本次课题用到的教材分别是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伊秉绶的《孔宙碑》以及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这些碑帖在字体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学习价值。在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之间以五至十人为一小组,每组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的字帖完成学习任务。在一节课的训练中,有了控笔的基础后,每个小组就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合作学习:一、盲写,个人先看贴学写;二、由组长组织分析字帖中的笔法。引导同组中其它年级的学生欣赏并提出个人的看法。不懂的地方,教师再通过图片或者影片导入介绍书法名家的碑帖作品,为学生解惑。三、学生练习。四。由组长组织评价。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差异性,给出学习建议。同时让学生课后主动探索学习,制定进一步的学习方法。五、班级作品展示评价。
        由于每一组的研究字体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能够让不同学生组合,通过合作学习找寻书体之间结构的规律,不同年级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与看法,让学生们分组临摹字体,更加扎实地掌握书写技巧,最后汇集成书法作品并展示成果。
通过课堂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或者作品展示,最终各个小组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在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之下,低年级的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也更加地专注,而且对字体的书写技巧掌握更为深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教师的合理指导评价
        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学力和专注程度各不相同,小组合作学习或会处于分散的状态,最终如何统一各个组和组之间的学习成果,做一个总结,是对一名书法教师能力的考验。因此,我使用异质分组训练评价表,对学生训练的优缺点进行深入的点评与课程学习总结。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兴致的高昂,以及激发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对自我目标实现的动力。教师通过引导,加强学生的书写技巧,也能加强他们对学习的灵活运用。最后,无论年级高低,教师在不同书体的毛笔字作品中挑选出较为优秀的作品粘贴于班级展示墙上供各个小组学生欣赏学习。
四、结语
(一)明确学科目的有助实践完成
        首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能够让学生循环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以及学科知识,对不同碑帖字体的理解也有助于实际书写的运用。在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模式下,实现了本次课题的学习目标,提高了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相比以前更具有团队意识。
(二)正视个体差异能够提高学生自信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异质教学需要正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次教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适应多种不断变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提高对书法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对自身更加自信,并且将书法艺术的兴趣继续保持下去,获得持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程思凡.浅谈情境教育学理论在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1(04):174-175.
[2]郭志高,马文刚.浅谈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114-115.
[3]孙雨佳.试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作用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1):140-141.
[4]翁燕平.凸显生本  简约高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书法实效型课堂的反思与构建[J].书法赏评,2020(05):6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