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410004,642681715@qq.com
2020年 3月中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在大学生群体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进行了方向引导,指出在职业院校中,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认同,切实提高职业劳动技能,尤其注重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新时代的劳动精神,彰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辛勤、诚实、创造性[1]。劳动教育的目的包含了两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的同时,良好劳动素养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加强和提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2]。它的育人导向价值,德育创新价值在当代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下意义重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外劳动教育思想起源较早,形式多样,劳动教育融入了相关课程实践,但各国的国情、经济水平、文化不一,劳动教育理念和实践也各有不同。国内的劳动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性研究。如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研究和阐述[3],班建武[4]等学者认为立场、内容、功能和实践是劳动教育演化路径的四元素,主张大学生劳动教育应从日常生活、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也有研究者指出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几个角度进行大学劳动教育。以上研究探讨了劳动教育的思想及路径研究,但劳动教育载体的的实证研究鲜见,在职业院校中结合专业特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在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占有绝绝对优势,近年来,职业院校通过不断的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更新,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在逐步变小,但实践课程设置没有从根本上将劳动教育进行融合,劳动教育形式单一,与专业课程脱节;大学生普遍存在劳动就是体力劳动的固定认识,劳动教育存在诸多困境,劳动价值观教育难以植入和开展。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是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之一。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路径研究,才能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课程创新价值和综合素质提升价值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在对本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后,提炼实践教学和劳动教育目标,总结教学规律,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搭建“多层次多模块”基本框架的实践教学模式,劳动教育在本模式中进行融合。该模式从基础、综合、开放三个层次进行,将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部分分为五个模块:基础技能、综合性实训、临床实习、社会实践、创研创新。五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做到多层次多全方位,覆盖整个专业实践学习过程。
基础技能模块: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考评,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专业基本操作,具备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实践能力。本模块着重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在反复的操作练习中锤炼学生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通过工匠精神的感触、影响,培养学生在劳动中领悟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将这种精神扩散至其他学习过程中。
综合性实训模块:在完成基础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综合设计性实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查阅整理资料,设计和结合内外妇儿基本操作的综合案例,然后参与进行实施,最后写出结果报告。
本模块着重培养综合性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踏实作风和开拓创新精神。
社会实践与服务模块: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学习性、成长性和社会性的实践劳动,一般开设在大二学期。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特点,在实践课程中开出一定比例的社会服务内容,如社区义诊、养老院护理活动策划、临床见习,以专业社会实践、专业见习等实训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立足平凡岗位不懈奋斗的精神。本模块劳动教育重在体验劳动,在劳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引导了解本专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劳模精神养成的自觉性和职业动力。
创研创新模块:在校期间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技能比赛、社会化竞赛考核考证、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竞赛等活动,在各类竞赛中获取竞赛标准及要求,开拓思维、不断钻研进行技术技能创新。在过程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毕业设计、实施和撰写。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作风,端正科学研究的态度,获得综合创新实践能力。本模块劳动教育重在培育创造性劳动,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劳动突破。
临床实习模块: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见习、课间实习、毕业实习的重要平台,是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技能锻炼的重要平台。学院应当积极与相关临床单位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从院、校等层面拓宽实习基地范围、数量,并重视实习基地质量,全方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与实习单位展开合作,达到教学临床资源互通、标准互通,打造出一批优秀实习基地。本模块劳动教育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水平,加强劳动素养。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三层次五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构想,将精诚教育、辛勤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融入五模块中,旨在抛砖引玉,探讨劳动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落地实施,后续将进一步收集相关数据,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适宜思路、途径及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6):43-50+57.
[2]程从柱.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6-26.
[3]刘向兵.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知识整体理论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8:62-66.
[4]班建武.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辨析及其实践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1.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各类课题校级培育项目”项目成果 21mypy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