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冯波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姓名:冯波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在不断碰撞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思潮,这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难度。为了确保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应正确分析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并对其加以解决。基于此,下文将对高校党建工作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我国高校适应新形势变化,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完善顶层设计、开展基层探索,党建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成绩,并逐步步入从严治党常态化、党务工作系统化及党务媒体多元化轨道。但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下文将对其展开分析。
1 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融合度不足,未形成教育合力
现在,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之间互促共建已成为推动新形势下教育事业不断推进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仍存在党建与学科建设互不到位的情况,党建工作服务学科建设力度不足,反过来,学科建设对党建工作的支撑不强。这也造成了以下三点问题:一是教师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流于形式,这样反而造成学而不专,效果不好的尴尬局面,二是覆盖不全面,对于院系非党员的学生、教师很少包括在内,让党建与学科建设仅仅受益于部分人群。高校党建工作对学科建设具有相互促进的先天优势是因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主要包含教师、学生党员,而教师在学校受课堂时长限制,更多地是注重课堂专业教学,对于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要素缺乏经验,又常因缺乏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而只是不断对学生进行理论的重复灌输,道德规范方面的讲授学生听起来像是说教之词,难以与党务工作者、辅导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党建教育工作。如何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积极探索出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把党建工作融入学院和学科发展全过程成了困扰党建与学科建设发展的难题。
1.2 社会思想多元化影响
        现如今因为受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影响,世界各国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来自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甚至于颠覆思想在不断形成包抄之势,对我国大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部分教职工、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下降,失去了对不良思想的抵抗力,在教育工作和思想以及技能学习当中体现出了一定的随波逐流倾向,高校人才培养的风险和难度增加。在拜金主义影响下,出现了教育只看经济效益、不看社会效益的情况,使得我国品牌大学建设举步维艰。
1.3 党建工作者素质不高
        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领会不深,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其实践操作了解不够、教育教学手段单一、与师生生活实际脱节、不能有效走进心灵。部分党员教师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抓住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是核心这一要务。
2 高校党建工作问题优化对策
2.1 党建教育要与国家政策教育“双融双促”
        在“党建+”的育人模式中,需要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通知精神中汲取向党组织靠拢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学生党员所在的党支部要通过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将党的教育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对国家富强、民族团结进步的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

针对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思想迷茫区,及时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研究以座谈会、大讲堂等方式进行宣传,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党支部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青马公开课”和校、省两级“青马工程”培训班,带领支部成员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时事热点开展入党教育大讲堂,及时将党和国家的会议精神、通知要求讲深讲透,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一起用党的科学理论共筑信仰根基、共补精神之钙、共把思想稳舵。
2.2 丰富党建工作触角,深入了解社会意识形态
        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学党建工作充分对接目前信息社会背景,能够利用自媒体、互联网等工具,大量观察和了解主流媒体平台当中社会大众所具有的思想特点,并通过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平台和社会交流,不断发挥党建工作当中的思想教育作用,对社会大众进行教育,同时利用党建工作结合社会意识形态的方式来对大学生展开对应的教育引领,形成清晰、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以及工作评价,让党建工作处在一个完整的工作机制当中,确保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三观建设以及基础性服务作用,高校教育产品更人性化。这样避免了党建工作的形而上弊端的情况,使得其充分对接教育,实现党建教育化,教育党建化。
2.3 加强党建队伍素质建设与力量补充
        党建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原则性强的工作,党务工作者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及时传播党的思想和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进而提升科学判断新形势发展的能力。努力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必须按照“精选、严管、强训、优出”的思路,确保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政治上过得硬,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学校要注重党务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建设和业务水平提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明确工作方向,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学院应配备一名专职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按规定配齐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组织员。应大力提倡专业教师兼做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他们从事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适应发展要求,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2.4 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强化党员监督管理
        首先是要健全支部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以党内纪律制度约束人,以党纪党规规范人,增强党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要完善支部党员学习制度,做到党员教育“四个一”:每日一广播,每周一学习、每月一点评、每季一谈心。推行承诺、践诺,亮身份、亮成绩积分制度,以全体党员和入党申请人为对象,建立党员先锋卡和入党成长卡,以看得见的硬指标,推动党员动态管理。其次是要完善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并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会出勤率、党性分析和批评自我批评材料质量纳入年度党员评比内容,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三是要健全完善年度考评及适度的奖惩制度。做到评比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奖惩适度有用,以争当先进、争创先进党支部为契机,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鼓舞人,引导党员在争先创优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教育单位,不能摆脱社会而存在,其中的党建工作也不可能面对师生只求小我发展,而是需要充分对接时代特点、社会现状、自身情况来积极理顺党建工作面对的各类问题,然后积极地迎难而上给出应对策略,并能够执行。如此方能保证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并使得校党委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其中建立党建工作风险意识尤为重要,其可保证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令狐国芳.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12):25-28.
[2]侯玉茹.高校党建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大学,2017.
[3]甘桂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透视与对策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0(18):30-31.

姓名:冯波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出生年-):1985.06.21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陕西旬阳
职称:???陕西省人力资源师(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郊水安路30号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电话:13720453217

【署名单位】
单位名称: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省市:陕西省西安市
单位邮编:710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