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习作在创意表达中闪光①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方新珠
[导读] 本文从如何创意表达教与学入手
        方新珠
        福建省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  大田 366100
        摘要:本文从如何创意表达教与学入手,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习作个性化教学,如何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让学生自由表达,张扬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表达习作的能力。
        关键词 : 创意  个性 闪光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当今,习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如何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表达,提高写作水平,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了。
        一、精心设计,诱发创意表达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习作;对学生来讲,最难学的也是习作。老师为无法让学生写好文章而焦虑。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兴趣得以持续发展,促使学生变被动习作为主动习作,这也就是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基础。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讲得太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害怕作文。因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就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畏惧心理,让他们知道作文并不难,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因为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个性,才能激发学生想写的欲望,使他们言之有物。如《有趣的    游戏 》是一次贴近学生实际的习作训练,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按老套路,从题目入手,再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在上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中来,就连平时话比较少的学生也主动接龙成语。游戏结束后,学生的情绪高涨,于是,我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说:“ 你还愿意进行这样的游戏吗?”全班孩子异口同声地答道“愿意!”“这节课给同学们带来欢笑,也让同学们学了不少知识,每个同学都有小小‘摄像机’,用你们的笔把美好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 “这次作文,请把这节课最让你难忘的、觉得最有趣地方写下来。”学生一改以前提笔就眉头紧锁,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习作的兴趣就这样调动起来了,人人都想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不会把习作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成倾吐心声的“乐园”,体验了作文的乐趣,写出来的文章富有个性,具有创新思维。因而,我们教师只要积极合理利用各种优势,丰富写作形式,就能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二、广泛阅读,注重积累丰富的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要多读书,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写起文章才能左右逢源。丰富的语言材料构成了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词汇、多样的优美句式,又怎能很好地将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纸笔生动地表达出来呢?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日积月累,才能使自己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那么要怎样积累这些习作材料呢?
(一)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的文章,每一篇文章总有一些新词出现,句式也各有不相同。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用得好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把课文优美的句段摘抄下来,熟读成诵,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词汇量丰富了。在写作中,就会很自然地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作文中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明白多读有益的书刊,这不仅丰富知识,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料,还能增长见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办法让这些语言素材进入学生大脑这个“仓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让学会认真摘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积累的语言素材,以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平时用心积累习作素材,就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作文的钥匙。
        三、感受生活,积累创新习作的素材
“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动不歇。”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不少学生一提起笔,就不懂该写什么,为了凑字数,就把同样的内容,重复写几遍。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对生活的感触。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孩子愿意与生活亲近,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笔记录下来。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习作的素材,结合农村小学有利条件,我带他们走出课堂,与生活零距离接触。例如,经常组织同学们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看一看,到野外去寻找“春天的足迹”,用心倾听自然;组织学生到街头感受农村民风的淳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发现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用不同的写作形式,呼吁人类保护环境,处在抗击疫情还很艰巨的时期,学会如何防疫……
生活是广阔的海洋,是学生习作的沃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捕捉生活的小浪花,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四、放飞思维,促使学生个性的飞扬
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从生活到文章,一定要架起思维这座桥梁。学生怕作文,也是因为思路打不开。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发挥创新精神,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如何打开学生写作思路是指导写作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拓宽写作思路,活跃写作思维。
在习作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的广阔性,开拓学生的思路,如在教完《黄山奇石》之后,我以《学校的石碑》为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有的学生从石碑的样子思考,写出人要像石碑一样坚守岗位;有的学生从石碑的用途、形状进行思考,写出石碑让人观赏,任人坐、任人踩的品质,在默默地为人们做贡献;有的学生从反面的角度写石牌的短处——太死板,呆呆地尊在那儿一动不动的,不会灵活地处理事情。通过思维的训练,学生初步学会大胆选材、巧妙构思、自由表达,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思路,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个性的飞扬。
在习作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尽量打开孩子的写作思路。当然,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不能忽略引导学生写真话的训练,应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才能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限制,活跃思维,拓宽思路,让学生爱上作文,凸显个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良现状,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感受五彩的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广阔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纵横想象,使多彩的生活在学生的笔下熠熠生辉。
        本文系【大田县2020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小学生习作创意表达的实践性的探究》,kTTX-2030。】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