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信之“种”播撒在劳动教育里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石云云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
        石云云
        南昌市西湖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经常让幼儿动手不仅可以提供锻炼的机会,还可以使幼儿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在成功中收获喜悦。
    关键词:劳动教育   小班   自信心
现在的经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在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育儿场景:起床时,家长把孩子的衣服鞋袜全穿好;吃饭时家长端碗追着孩子,吃一口玩一会儿,一碗饭要吃上很长时间;刷牙时,帮孩子倒好水挤好牙膏……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幼儿担忧,家长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劳动机会。
        一、在小小鼓励中,萌发自信心。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鼓励和赞赏。”这句话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往往出现言行不一致。在做事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误。这时,我们千万不能责备他们,更不能惩罚他们,而应先鼓励、肯定幼儿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特别是针对能力较差的幼儿要给予更大、更耐心的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如:在吃饭时他们把米粒撒在饭桌或者地板上,经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他们能够很快地掌握吃饭技巧,这时我们不妨对他们说“你今天吃的很干净!”、“原来你这么能干!”、“老师喜欢你大口吃饭的样子!”等等。小小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幼儿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还能激发了幼儿自己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萌发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班有一个叫涵哥的小朋友,聪明伶俐,好胜心很强,但是个自理能力比较弱的小朋友,每当吃午饭时,他都要哭,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他每次都吃不完,需要老师喂。因为独立吃饭吃的又快又干净的小朋友可以得到老师的“五角星”,涵哥每次不是剩一点汤就是剩一点菜,没有得到过一次“五角星”。有一天我发现他吃的很认真,把餐盘里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借此机会,我大声表扬道:“哇,涵哥吃的很干净,光盘行动了,怪不得涵哥越来越聪明了,原来涵哥不需要老师帮忙也能把饭菜吃光,今天老师给你贴个大五角星”。得到贴纸的涵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能独立把饭吃好,而且还给自己打气:“老师,我很棒,我今天又光盘行动了!”
        二、在自我服务中,树立自信心。
        “做中学”是现代教育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动手,幼儿既学会了如何做,也增强了自信心,还培养了社会精神,将来面对新环境时就更勇敢、更镇定、更会有行动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自理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我们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好奇、善模仿的特点,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故事、儿歌,让他们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掌握技巧,学习本领。如:学穿开衫时,我们用儿歌指导幼儿学习:抓领子,盖顶子,小老鼠钻洞洞,吱吱吱,出来了。叠衣服时: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很快就掌握了穿开衫和叠衣服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加以练习。

孩子从不会到熟练,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锻炼,从完成的结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相信自己,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三、在学习榜样中,增强自信心。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班幼儿正处于模仿阶段,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他人获取经验。针对他们爱模仿这一特征,我们应该创设热爱劳动的榜样让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树立爱劳动的思想,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在劳动中寻找到快乐,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进而巩固自信心。
        1.通过故事教育幼儿热爱劳动。如:“ 勤劳的小蜜蜂”、“ 快乐的小青蛙”等。故事的人物都是爱劳动的,都是勤劳的,因为小蜜蜂每天忙着采花粉,酿花蜜,人们才能喝到香甜的蜂蜜,因为小青蛙为庄稼捉害虫,人们才能有粮食等,从而教育幼儿也要爱劳动,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但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
    2.学习同伴,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积极的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孩子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孩子的同伴交往作为一种镜中的我,提供了孩子认识自己的机会,在同伴交往的社会比较中,获得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我们班有一个叫梅梅的小朋友,自理能力特别强。入园后穿衣、穿鞋、吃饭等方面样样领先,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帮助同伴,深得同伴喜欢。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小朋友学会了自我管理。
        四、在家园合力中,巩固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作为家长,态度应该是:不管幼儿是否学会都要沉住气,让他们自己去做,家长可以指导、保护,幼儿能做的事情一定让他们自己去做,家长不宜包办,这就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巩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相互支持配合,才能形成有利于幼儿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家长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对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就有了前提性的保障。首先为幼儿创造劳动的条件,准备一些劳动工具,小盆、抹布、小喷壶、小笤帚、小铲子等。其次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吃饭时分碗筷;饭后擦桌子;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洗袜子;给家里的花浇水等。再者,让幼儿帮大人完成一些工作,提高参与度,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劳动能获得尊重。如帮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奶奶择菜;给姥姥姥爷捶捶背等。幼儿的自信从来不是凭空产生,它来自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幼儿多动手,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确信自己的价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信心的培养也需要日渐积累,持之以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用好家园合力,认真探索,在点滴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大人的爱和信任是一面镜子,能将自信的种子投射进孩子的心里,开出一朵叫做自信的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