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秦凌
[导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建党的起点
        秦凌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建党的起点,搞好思想教育是高校党建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两者的结合力度,以强化青年政治觉悟,争取使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对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1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的逻辑关系
1.1高校党建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
        新时期大学生一般都刚刚成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高校党建工作虽然相对复杂,但是党建工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宣传媒介的影响下,能够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非是被动强制性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逐渐建立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积极践行党的领导和指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党建就是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利抓手,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1.2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发展是提高干部队伍的本质要求
        高校党委组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党员的主力军,是党领导下的一支中坚力量,为国家、工作单位培养了大量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提升党员思想观念的主要手段,也是培训党员的基本原则。所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求的本质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两者相融合为当代青年成长提供指导。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就要求我们正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如校党委建设和思想政治相分离、未能意识到两者结合的长处等。因此,高校应该克服校内的相关阻力,学以致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为党建工作做好充足准备。事实证明,坚持问题引导,能够提高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的融合发展。
1.3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目标
        大学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之一,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成为了高校党建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是高校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就需要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更多支撑条件,使得高校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
2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2.1取长补短,多措并举,深化学习
        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需要从学习引导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上取长补短,以学习为牵引改变党建与思政教育各自独立的状态,从对立走向融合。具体来说,发挥党建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引领价值,特别是以极富时代性、前瞻性的党建理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让思政教育课堂更鲜活、更生动,以大学生思想层面的引领,传统固化认知的纠正等,激发大学生对党建对思政的关注度,党建为牵引,带来党建优势到思政教学资源的转化等,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有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及管理体系等的多重保障。要关注专业型师资队伍的打造。以思政教育队伍与党建教育队伍的专业交流与融合,打造优质的教学指导队伍,邀请党建人员进入思想政治课堂,开展党建宣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党建政策等进行思想教育课程的设计,知识的讲解等,以两者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学习,形成党建教师与思政教师相互分享与相互学习的良好局面,达到两者教育的融合。
2.2高校党建指导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高校党委应该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校自身因素,将思想政治课程灵活运用到学生实际学习活动中。校党委应该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并为其树立道德品质榜样,使其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努力奋斗、爱国爱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大局为重。校内教师为人师表应做模范榜样,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增强高校教师自身道德品质的建设,确保教师有为人师表的自信,减少品德败坏事件。例如,近日发生的天津某中学教师肖某某言论,攀比学生家长选择性歧视学生,以及南昌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被指长期猥亵性侵女学生事件等。为此社会应该深入思考,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现行下的纰漏出现在哪里,如何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等,并且更应加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不仅要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教导还要对教师展开专项思想指导工作,聘请当地具有高觉悟思想的领导来进行宣讲。加强教师监管体系并针对多发事件建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完善法制监督,确保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学融合路径的健康铺设,以此建设出思想政治的康庄大道。另一方面,确保高校党支部内部的健康发展。在高校党支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牢记历史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后要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将其落实到校党支部,落实到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上。
2.3优化教学,贴近生活,载体支持
        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需要从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入手。当务之急是优化教学,让教学贴近生活,切实发挥思政课程的教育载体作用,实现其隐性教育价值的发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施并不理想的很大原因是其对学生吸引力不足,一提起思想政治教育,在多数学生看来都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随着教学的改革,可以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相关联,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减少照本宣科的理论讲解,而是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感受到鲜活的生活气息,也借助时代热点话题导入课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话题探讨中。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鲜活生动起来,学生互动探讨更积极,党建教育也有了课堂载体支持。在党政课堂上适当融入党建内容,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信念,指导其为实现理想信念坚持奋斗。以理想信念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引领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让其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支持作用,自觉以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和党建活动的践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地自我创新发展。
2.4建立稳定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严抓党员发展质量
        高校党员队伍的源泉就是入党积极分析,建立高质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可以充分选择优秀的正式党员,把握党组织的主动权。高校需从新生入学开始组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其培训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流程、入党申请书撰写等相关知识,并邀请优秀的党员榜样传授经验,激发新生的入党热情。同时,在此基础上上,高校还需要严抓党员质量,为了保证党员素质,除了需要加强日常教育和培训工作外,还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由在校老党员对指导和帮助预备党员,对其进行考核监督。以此在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
3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科学性要求大学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对党的认同与信任。而党建宣导中也应关注大学生教育实际,寻找切实有效的教育载体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教育本质上的相似性,使得其必须走融合教育之路,以实现两者教育合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正,杨会朴.新媒体大数据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政互构性研究[J].文化产业,2021(06):128-129.
[2]刘贤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2):40-42.
[3]薛莉.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相关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1):115-117.
        
姓名:??秦凌
(出生年-):??1986-09-25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甘肃威武人),
职称:??初级会计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郊水安路30号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电话:??13186114635

【署名单位】
单位名称: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省市:陕西省西安市
单位邮编:710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