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引活、巧练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欧阳楠
[导读] 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欧阳楠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绵竹小学校  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只有在教学中做好“激趣、引活、巧练”,即以“揭趣”为前提,、以“引活”为手段,以“巧练”为主线,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揭趣   引活   巧练
        在此谈谈本人多年来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以“激趣”为前提,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的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
        1、用故事导入新授内容。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一上课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神算“小精灵”吗?一天,“小精灵”去小明家玩,见他正在做一道题:1800÷25=?“小精灵”看了后马上答道:比值等于72.小明用约分方法果真也是这个得数,他惊讶极了,问道“你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得数呢?”“小精灵”笑着说:“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质呀?”同学们,你们想掌握这种本领吗?通过用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一位教育家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先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然后引导分析、思考、探究问题。
                3、揭示事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因探究而要学。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观察油桶,思考:工人师傅做这只油桶前如何预算材料?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进行新授课。
        4、联系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因贴近生活受到关注而要学。
                此外,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都认为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成份是掌握数学的思考方法。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对数学教学的传统看法,树立新的教学观点:(1)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即思维方法)的教学,而不单单是数学知识的教学。(2)数学教学现代化是指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数学教育。(3)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学。

总之,课堂教学以“引活”为手段,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生主体的地位,增加学生实际活动,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突出下面几个方面:
        1、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我们展开的过程中去交流、探索和解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2、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它不拘泥于常规,追求事物新颖的设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除用“做减法想加法”外,还允许鼓励学生用“破十法”或“凑十法”求差。如:12-5=?算法1、因为7+5=12所以12-5=7.算法2、12-5=2+(10-5)=7.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
        3、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人们最常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解决一些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种习惯的思维方式往往只会侧重问题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向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进行逆向思维,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三、以“巧练”为主线,在教学“双基”的训练中发展思维。
        新授课的练习设计要得体精当,新颖,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要围绕教学的知识面设计层次清楚的复习题,为新课作好铺垫。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某钢铁厂一星期生产钢材2.8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让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后出示新课例题:“某钢铁厂一星期前3天生产钢材1.2万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0.4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先让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再解答。
        2、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可分散难点。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百分率,可以出示这样一题:“一个商店,同时出售了两件商品,现价都是50元,一件赚了20%,一件赔了20%,这个商店是赚还是赔?”通过实例计算,分析错误原因,得出正确结论。
        3、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在讲“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通过不同的启发使一题多解:“甲乙两地相距144千米,甲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小时,乙步行从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1/3,问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几小时后相遇?”让学生用基本解法列出144÷(144÷8+144÷8×1/3)这个算式之后,可出如下启发题(1)依据甲行驶的路程及其速度,乙应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应如何解答?(2)从工程问题角度考虑,根据总路程及甲乙的速度和甲乙各应行驶的路程及其对应速度,又应如何解答?
        要精心设计好练习,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就一定会产生兴趣,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以练为主线,在练的基础上精讲重点、疑点、难点、关键等。在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达到了揭趣、引活、巧练的要求,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以较好的效果全面完成数学教学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