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莫胜伟
[导读] 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成长进行问题的解决
        莫胜伟
        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初级中学  湖北省恩施市  445024
        摘要: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成长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初中教学中,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有利于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及特征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
        本课堂在教学中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并不是刻板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科学、自然等多元化的方式使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不单单只是停留在教室内,而是走向外界,通过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的变化,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品德,明确社会的法治要求,将道德与法治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地促使初中生了解法律法规的运作规律,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培养了核心素养,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的现状
        (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意识比较淡薄
        对于初中生而言,此时的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他们喜欢将自我的个性表现出来,目的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也就造成了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在学习中,初中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不赞同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认为这样做纯属是浪费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学习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当今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学生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极为不利,从而使学生缺乏了自尊、自爱以及自律的品质,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很难对学生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三)教学实践分配不足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考试上,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学习上,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间分配的就比较少,因此最终会导致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理念不够深,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充分。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课堂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通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构建核心素养平台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在本课堂的教学,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况,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使课堂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目当中。
        (二)合理地分配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时间
        在初中教学中,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地分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时间进行分配,通常可以使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时间划分,按照黄金分割比例时间划分,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27分钟时间,而第二个阶段是后18分钟。其中前27分钟以教师作为主导进行教学,剩余的18分钟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以及探讨,利用最有效的学习时间完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表面的教学上,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情感,这样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通过不同的角度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方法。
        (四)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家国意识,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科学理念,可以有效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初中生产生良好的学习观念,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从而正确地把握住教育价值方向,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机会。对于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中,就必须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通过高尚的人格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观念的正确掌握,教师通过对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最终引领学生在初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五)加强宣传教育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面开展,离不开有效的宣传工作,通过必要的宣传,有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良好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学校可以利用报刊栏、海报以及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宣传,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的校园活动,通过道德模范评选的方式刺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中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遵纪守法,对人对事有礼貌,从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价值。
        四、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教育需要逐步进行,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使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步深入到学生思想意识当中,从而有利于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使学生拥有自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把握教学时间,使初中生在学习中培养起了良好的核心素养,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53.
        [2]郑利德.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策略[J].好家长,2018(41):166.
        [3]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7(10):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