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林华 孙玲 曾晶
湖北省钟祥市东桥镇镇直小学 湖北省钟祥市 43193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维、品格以及各项能力的重要养成阶段,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既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探探究性阅读体会人物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罗列文章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采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才能让阅读教学过程精彩纷呈。
关键词:小学生;探究性阅读;兴趣;方法;
引言: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阅读学习活动中,小学生往往由于缺乏主动阅读的欲望,不甚理解阅读的文章内容,从而阻挠了自身语文素养的发展。探究性的阅读学习提倡在小学生特有的认知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积极性,开展创新性、开放性的阅读活动,拓展小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提升小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探究性阅读的特征
1.1注重问题的设置
探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征便是设置的问题导向性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而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思考动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积极性。
1.2注重过程的学习
不同于其他的阅读方式,探究性阅读更重视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探究性阅读重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方法自主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初始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问,有的学生也可能在寻求恰当阅读方法的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收获。但这些都是在探究性阅读及小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小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个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对小学生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地引导与辅导,从而避免小学生产生探究性阅读的负面情绪。
1.3注重开放性的学习
在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过程中,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在这一思维方式下,语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探究性阅读的内容。例如,在引导学生参与《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的探究性阅读过程中,教师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入手,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地阅读学习活动。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诗描写的是青草被火烧之后又长出来的自然景象,但是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学生不难体会到诗人借助诗句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以“野火烧不尽”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阅读学习,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诗句背后所表达的含义。有的学生说“烧不尽的是它的根”,有的学生说“烧不尽的是它的叶子”,也有的说“烧不尽的是它的精神”……让学生通过探究性阅读来进行诗文写法与情感的思考、探讨和交流,这种方法无疑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重要的帮助,这也正是探究性阅读的意义之所在。
二、提高小学生对于探究性阅读兴趣的方法
2.1提出的阅读要合理
在探究性阅读活动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布置相应的探究性阅读任务,从而调动小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自主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按照具体的阅读步骤进行探究性阅读,切忌操之过急。
教师在开展探究性阅读地过程中,应当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读懂即可;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读懂的基础上,要能够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感情。当然,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地给予小学生鼓励、赞扬,提升小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成功体验。
2.2教师的阅读引导要热情
探究性阅读学习使小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读文章产生问题、做出猜测、寻找答案。而在探究式的阅读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教师对探究性阅读地教学过程要充满热情与激情,小学生才会潜移默化地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因此,在具体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情感的发展脉络,善于借助抑扬顿挫的声音、活泼的肢体语言、丰富多腔的音调……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感悟、体验作者写作时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文时,教师先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灵动的音乐等方式,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意境中,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春天的到来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问——“学生在春天的时候会干什么”,从而使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探究性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3阅读的探究过程要深入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各项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并不完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字内容包蕴的深刻含义,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如果小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浅显的文字层面,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很难得到质的提升。因此,小学生在参与探究性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探究性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的设置,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并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具体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文章题目,有意识地引导对学生质疑,“在这里题目为什么要用‘借’,而不使用‘偷’这个字?请同学们阅读文章来找出答案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阅读的好奇心,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使探究性阅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活动中,教师先要了解探究性阅读的具体特征,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策略,来激发小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通过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热情的阅读引导、深入的阅读探究过程等方式,来帮助小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性阅读。
参考文献:
[1]沈宝鑫.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20(08):82.
[2]赵芳冉.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20(34):23-24.
[3]林荣火.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探析[J].语文知识,2017(14):53-54.
[4]何炜玮.浅谈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J].教师,2017(06):29.
[5]袁华.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