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生
揭西县棉湖第二中学
摘 要: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高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遵循素质教育要求与目标,充分关注学生的计算思维及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本文结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提出具体、合理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改的实施和落实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成果对高中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日渐提升。另一方面,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普遍地推广和应用,已经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因此,处于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大趋势,培养高中生优质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思维意识成为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也符合时代的需求。
简而言之,学校应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加以高度的重视,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理念与策略。信息技术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理念与认知程度;力争让每一个高中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和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是丰富的、广泛的,涵盖的内容很多。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而笔者将针对其中两者,即计算思维的全面培养和信息时代责任的培养展开分析论述。
计算思维的核心思想指的是将所有抽象化问题转化为信息结构类型,并且能够科学化地利用计算机展开迭代优化分析与计算,让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加系统化和完善化。
信息时代的责任培养即是要求高中生对信息技术有具体的感悟、认知与理解,并且能够在学习该学科时潜移默化培养自身对各种信息内容的吸收和内化的综合能力。
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陈述,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较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改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新颖和合理是有效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固化,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也依旧固守传统,缺乏创新、发展的意识,没有根据新技术的发展而及时完善自己的认知,更没有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学,渐渐消耗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和求学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出谋划策,主动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及时调整课堂模式。例如,将教学与实践生活相融合,把抽象晦涩的知识点加入实践生活的元素,使之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
例如在“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充当一个明确的角色,假设你是某超市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作为辅助。该系统要能准确反映超市每件商品的销售数量、商品补给数量、每日客流量等。要求学生根据以上的要求,设计一个方案,实现自动化采集和数据分析。
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主动探究意识,还能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活力,最终才能有效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方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养计算思维
在信息技术不断壮大的环境下,信息知识多以“数字化”、“自动化”的形式呈现。这也意味着大势所趋,需要人们转变思维,对信息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和解决,学会运用高效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把抽象的理论融入真实情境中,导致不能够熟练地使用所学技术,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引和诱导。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再创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建立计算思维。先组织学生根据已经讲授的信息理论知识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任务的讨论,探索解决计算思维的任务。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理论和计算理论,选取其中最为合适的算法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并要求以简略的流程图呈现,最后独立进行编程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后参与建设需求分析、编程,对比较复杂难懂的问题有了更通透的理解,也有利于计算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信息时代的责任
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等已经逐渐进入到了社会生活,人们已经习惯于借助对各种信息的创造、处理、传输和运用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文化活动、政治经济、工作学习或者生活日常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还需要履行和遵守信息时代应有的责任这一核心素养。
针对高中生而言,要求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科学化地借助计算机展开迭代优化分析与计算,让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加系统化和完善化。
以学习“我们身边的数据”这一课时为例,老师先展示搜集到的各地区核酸检测的相关数据,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数据发现相关的问题 ,进一步提出疑问,再进行相关的分析,最终总结相关的结论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代表的现实意义、数据背后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把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亲切感,进而树立对信息处理意识的正确观念。
四、结论
总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展开。切实改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信息时代的责任。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有效提升高中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鹏鸿,孙淑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项目式任务单”应用策略[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8): 43-45.
[2]田文倩,刘松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 技术项目式教学设计:以“程序的选择结构”项目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8):58-59.
[3]谢荣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J].亚太教育, 2019,15(4):54-55.
[4] 张宁,夏燕萍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实践 [J].中国 信息技术教育,2019,44(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