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王智锦
[导读]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涌现出许多智慧
        姓名: 王智锦
        单位名称: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涌现出许多智慧,我们党指出国家要越来越注重高校这一群体的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党建工作建设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学会和高校党建工作相结合来共同发展,并且要将一定的原则路径贯穿于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有效地开展有关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提高自身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基于此,本文将对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

1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间的关系
1.1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具有相互性
        在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时,通过落实党建工作可以让学生在党政教育中理解并坚持党的原则和各项方针政策,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指明正确的道路。除此之外,正确的理论依据和思政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积极、自觉地加入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在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的同时,为我党提供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由此可见,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相互性。
高校内推行思政教育是党建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反过来说,党建工作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体现。高校党建工作把思政教育作为理论基础,对于深化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党性和党员意识影响深远。党建工作既是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种意识升华,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强化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意义重大。在高校内构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不但可以为高校未来的发展确立方向,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党员素质、优化思政理论结构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2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
        首先,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其次,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在“人本理念”的基础上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提高学生政治水平的同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三,两者在教育的结构上也高度相似。在落实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都是从政治理论着手,在帮助学生确立道德素养和自我信念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虽然两者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本质上没有明显的区别。
2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策略
2.1 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社会环境,影响了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此种情况下,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应当优化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使之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社会大环境,思考当下我国政治发展状况、党的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明确我国需要的人才,并以此为目标来调整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事实动态、政治形势、国家发展状况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立足于学生发展,了解当前学生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调整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2.2 创新工作模式和教育理念,建立协同育人的发展机制
        当今世界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在工作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人们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从而使自己获取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目前有些高校依然还存在用过时的教育方式开展党建工作,从而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用过时的方式来开展党建工作还导致高校获取信息速度慢,一些方针政策没有紧跟党的脚步,这样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党建工作也无法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并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高校应改善原来的工作模式,并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高校的工作中从而提升高校获取信息的速度使之能与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推进。
2.3 转变党建工作思路
        面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者思想偏差、行为不规范的情况,应当及时作出调整,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建工作,从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的落实党建工作。为此,应当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的不足,明确党建工作者存在的问题,进而组织他们进行党建学习与培训,即学习党建相关文件,转变工作者的理解偏差,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及核心内容,为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的落实党建工作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党建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而转变党建工作思路,也就是从多角度来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品质品德、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等,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在未来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贡献。
2.4 深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入党意识
        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都在传达着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思政课堂也在通过编写思政课本来不遗余力地传递爱国主义情怀。思政课本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切入点。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思政课堂为载体,结合思政课本,将课本内容所蕴含的爱国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高度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将党建新时代的理论知识结合至教学内容之中,有效的实现了思政与党建的有效融合。
2.5 通过教育内容协同模式,强化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党建工作是整个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思政教育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因此,高校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要把学生的德育、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意识形态构建融入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高校只有做好“立德”工作,才能够实现“树人”目的。新时期的大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拥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素养。高校方面要加大党员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力度,把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职责与紧迫感体现出来。为了实现党建与思政教育相互协调的目标并迎接挑战,高校既要强化党建工作的针对性,还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国情构建主动、积极的教育环境,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 结束语
        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还是从高校发展、亦或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提高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效性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抵御多元思想观念的影响、吸收内化思想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个人素质、提高自身的品质品德等方面,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在未来为社会和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孟伟聪.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J].公关世界,2021(12):118-119.
[2]刘加勇.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2021(01):36-37.
[3]董秋锋,江秀冬,吴发全.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5):88-91.

姓名:??王智锦
(出生年-):??1981-02-28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四川盐亭人
职称:??会计师初级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郊水安路30号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电话:??18629514635

【署名单位】
单位名称: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省市:陕西省西安市
单位邮编:710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