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莲
安徽省芜湖市清水小学 安徽 芜湖 24112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不了解学生学情的教学是没有根基的教学,教师只有通过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 以“学”定教,才能做到最有效的教学。
一、了解学生知识生长点,以“基础”定教。
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如今的学生不是一个空白体,跟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具有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储备,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可能在课堂上就会做一些“无用功”,也会导致整堂课索然无味。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准教学起点,才能合理定位目标。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接触过这些数,所以我打算从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
本课的导入环节:
1、利用数位卡片摆一摆,复习个位、十位、百位这三个数位的摆放位置。
2、教师依次提问:
⑴、三个数位的位置是怎样?(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⑵、个位与十位的计数单位与其数位的含义是什么?(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表示几个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表示几个十。)
⑶、适时追问:百位的计数单位及数位的含义是什么?(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表示几个百。)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十位的位置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含义的基础之上,适时得出百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得出并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预设的时效性,使新旧知识结合的更加紧密,有利于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步形成清晰的脉络,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了解学生的能力起始点,以“层次”定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虽然年龄差不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家庭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以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发展优势和思维发展特点,可以说每位孩子能力起始点不同,致使他们存在不同的学习需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具备准确的了解。并且根据这些差异,在课堂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给每个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
1、在操作中理解。
利用学具(小棒、计数器),具体化的表示各种颜色纽扣的数量。
利用小棒表示数比较直观,计数器表示数更能体现数位的立体感,针对这些学具各自存在的优势,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摆出或拨出这些数,同时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数,直观感受数位。
2、在表达中内化。
在经历了操作拨数之后,教师追问:“你的方法是什么?”“摆放的小棒或拨出的珠子各表示什么?”
学生通过叙述,把对数位的理解从直观感受过渡到语言层面,加深体会。
3、在对比中深化。
(课件出示“红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1)用计数器把“三十三”表示出来。
(2)尝试写出“三十三”,并读出来。
(3)思考: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意义却不同呢?
通过两个不同数位上的“3”的含义的对比,深化学生对数位含义的理解。
三、了解学生的思维延伸点,以“能力”定教。
数学教学活动除了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还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之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同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思维虽然已经有了抽象思维的成分,但仍然建立在直观感受之上,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
在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时,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十进制计数法,但是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这《100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这课当中,需要同学们从直观到抽象,逐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感的目标。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我选择从摆放小棒直观入手:
1、直观感受,课件演示:出示小棒表示各种颜色纽扣的数量。
2、提问:一共有几捆小棒?表示几个十?
请同学们用计数器表示出来。
3、提问:一根一根的小棒有几根?
10个一就是1个十。
动手操作:如果在计数器上再加上1个十,怎么表示?
展示同学们的不同摆法:
⑴、十位上拨10颗珠子。
⑵、百位上拨一颗珠子。
4、10个十是1个百。所以应该是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
5、课件演示: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6、动手操作:利用拨计数器,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同学们通过直观感受到操作感知这几个环节,对十进制计数法由认识到理解,最后到运用,对知识的掌握实现了本质性的飞跃。
四、了解学生的知识困惑点,以“需求”定教。
课堂教学是围绕着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而展开的。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参,应以吃透教材,明确重、难点为前提,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即本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来说存在哪些问题)。作为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掌握,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更大程度地设立适合学生的目标。
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了解位值概念存在较大的难度,而且解决了这个难点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两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鉴于以上特点,在学生初步掌握了“40、27、33、100”这些数的读法与写法之后,我做了如下考虑:
1、将40、27、33、100读一读。
2、回顾这几个数的写法。
3、依次说说这四个数中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感受数的读法。
比如,27: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7表示7个一,所以读作二十七。
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同学们对三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数位表示的含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为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而是要成为学生成长路途中的引导者,我们要真正读懂学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快乐学习。所以,数学教学从读懂学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