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露
瑞安市侨贸学校 浙江省 温州市 325200
摘要:体验式阅读指的是在文本所营造的情境中,以学生的主体体验过程为中心,师生通过对话交流情感,共享经验,丰富自身情感,建构文本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体验式阅读,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基于此,本文章对体验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深入钻研文本,通过主动积极的情感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体验,促使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和思维启迪。”在此文件精神引领下,体验式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阅读教学变革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阅读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一、体验式教学法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学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其从原本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创造,从原本对教师的依赖变成主动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有一个自主体验,还可以在体验过程中战胜消极的内在情感,避免出现错误的认识,还能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促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乐趣,并主动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总体来说,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时能够拥有良好的体验,学生则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良好体验,双方实现共同进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事物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天性爱玩爱闹,喜欢新鲜事物,在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中,普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时候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下被动阅读,自身的阅读兴趣不高,在阅读过程中也比较马虎大意,根本无法触及文本的核心内涵,长此以往,阅读教学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二)阅读教学方式及方法落后
就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阅读教学法落后老旧也是影响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旧选择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开展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及掌握阅读内容不利,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比如,在对古诗词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背诵,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古诗词进行记忆,这种方式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忘记所记忆的内容,影响最终的效果。
三、体验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产生共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对词语进行精准的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小英雄雨来》等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对话,并进行适当的演绎,从而加深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演绎的形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组织阅读对话,深化体验
阅读教学是文本、编书者、教师以及学生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文本以及编书者是传达情感的发起者,教师是传递者,学生是感知学习者,教师通过组织阅读对话,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因此,必要的师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传递情感。而师生间阅读对话,首先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并鼓励学生表达,阅读对话主要由诉说以及倾听组成,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可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帮助学生更胜层次的体会感悟作者感情,倾听之余,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个人对文章的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学生反思体验,设问是基于言语上的引导性表述,在设计问题时,也有几点要求:第一是设问要具备逻辑性;第二是设问的问题要基于文本,再层层深化;第三是设问要基于学生能够回答的水平之内。综上。阅读对话建立在倾听、表达、设问上,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表达,并鼓励学生发言,在发言时以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深化体验的目的。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体验
在应用体验式阅读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体验的机会,这是发挥体验式阅读成效的关键,否则一切就都是空谈。例如,在阅读《鹿角和鹿腿》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两两一组,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对方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通过互相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有效避免自身在阅读中出现同样的错误,同时活跃阅读课堂教学的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四)开展合作探究,发展体验的能力
合作探索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实现同步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发展,提高体验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制定好合作体验的主题,选择有效的体验方法和思维方法,并在同伴的启发下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感悟,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在这样组织团队合作学习中,同学们能更好地进行实践体验,主动参与,获得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体验式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鼓励各个学习小组试着对乡村朴实的美进行描述。于是,各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展示本组成果。当成果展示完毕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实际表现予以评价,对具有新意、想象丰富的答案,教师有必要多加表扬、认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各个学习小组内部进行评价,找出组员的问题、不足,抑或是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以此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同伴的阅读见解、心得,促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方法,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阅读活动是进行言语体验的实践过程,教师不但应关注学生阅读分析的结果,还应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关注学生能否在言语赏析的基础上展开情感体验,自主生成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在体验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就能更好地建构文本的个人意义,从而提升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娜,崔娜娜.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68.
[2]王玉婷.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38.
[3]贺吉辉.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86.
[4]李菲菲.体验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小学时代,2020(07):10-11.
[5]雷青林.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