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汝
海南省东方市第三小学 海南东方572600
摘要:小学高年级语文在知识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升,且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良好的课堂氛围尤为关键。教师需要基于小学高年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表现状况,从预习、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探究活动等方面着手,不断为课堂注入新鲜元素,让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状态,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一种隐形教学方式,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质量,轻松和谐且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往往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积极互动,不断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将课堂氛围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并采用合理的手段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由于语文属于语言文字类学科,且高年级语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阅读文章篇幅较长,课堂较容易引发枯燥感,教师需要做好规划,通过学生的表现针对性调节,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遵循的理念
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高度互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所以,课堂氛围是一种隐形的教学方式,它需要学生具备活跃、高涨的学习态度,教师耐心、高效的指导,师生具备良好的互动效果,能够完成语文信息的传输和学习知识的内化目标。那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在营造课堂氛围中,除了保证学生凝聚注意力、积极参与外,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在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1]。综合而言,课堂氛围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师需要以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深度学习,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高效预习,为课堂氛围奠定良好基础
预习在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基础,良好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与教师展开交流探讨,针对性解决问题,而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学生预习的情况完善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因此,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创建,教师初步要做好预习工作的指导,为良好课堂风气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充分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趣味且形象的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获取新课重点内容,形成初步的个人感知。同时,学生借助微课需要自主阅读课文,在脑海中构建宏观思维,然后借助词典、资料以及网络等学习工具进行查阅,解决部分问题,锻炼预习能力[2]。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和疑惑点进行标注和整理,以确保能够在课堂与教师以积极的状态进行探索。比如新课开始前,学生尚且处于课下的玩耍心态,而对新知识缺乏积极的参与心理,课堂氛围较差。那么为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凝聚注意力,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引入学生在预习中成果进行交流,以通过学生的疑问和掌握的经验知识来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以更灵活的思维学习接下来的知识。
以“宇宙生命之谜”这一内容为例,首先教师要制作包含关键生词、课文重点知识在内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从中激发自身的科学兴趣,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掌握更多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继而在课堂中教师初步就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相应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和学生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展开交流,深度探索,满足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二)设计合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内容的设计对于课堂氛围来说尤为关键,如若按照教学目标一味地彰显重难点内容,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且在内容呈现形式上采用固定模式,同样会影响课堂氛围。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经验以及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将基础内容与重难点内容巧妙结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思维体系,以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3]。同时在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具备多样化,除了语言的引导,还需要营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比如故事情景、问题情境、多媒体情景,转化内容的呈现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通过情景来深入理解知识,并保持思维的活跃度。另外,在语文具有强烈意境,在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学生情感和思想的连接,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借助文字产生共鸣,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体会文本内容背后的情感和其对生活的意义,以真正将课堂吸收的重视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力量。
以“开国大典”这一内容为例,首先在课堂中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方向,思维处于单一状态,在教师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缺乏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不知如何正确思考,从而影响了课堂氛围的构建。那么教师需要在学习目标上做出指导,从宏观角度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跟随正确的学习方向来思考,提高自身的参与热情。其次,从文本内容的情感来引导学生。课文中呈现了开国大典庄严的气氛,教师要维持课堂气氛,则要从不同的文本呈现形式来调动学生情感进行感知。比如助多媒体来展现真实的开国大典情景,让学生走进“大典进行时”的场面,直观地了解开国大典盛况顺序,以和文本结合进行全面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塑造高效率地学习课堂氛围。
(三)组织丰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实现高阶思考
小学高年级的文本无论是篇幅的长度,还是思想情感和内在含义都发生了变化,学生需要以高阶的思考力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课堂氛围需要唤醒学生的深度思考力和情感感知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教师要打破以往寥寥数语来解读文本的教学方式,从细节出发,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来感知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思想,理解文本背后的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以更深入地借助流畅和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我,提升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4]。在实际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氛围不可缺少实践活动的支持,包括小组探究互动、作文分享交流会、故事表演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以更全面、更深入地层次去了解内容、感知其中包含的情感,并吸取更多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以充实个人的语言知识架构。所以,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需要让学生进行分享、合作学习,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欣赏课文的语言、内容和思想,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应用知识,从而发展语文创造力,在高质量的课堂氛围中深化心境感悟,完善语文思维品质,以更好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5]。
结语
课堂氛围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它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以及知识领悟的效率,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课堂氛围这一关键要素。通常来说,影响课堂氛围的因素,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还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从情境的设置、内容的呈现以及活动的组织等方面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打造轻松、高效且充满学习动力的课堂氛围,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科技资讯,2020,18(18):197-198.
[2]武承玲.谈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20(06):126-127.
[3]赵欣欣.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26-131+150.
[4]徐宏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59+61.
[5]唐志强,马欣.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