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屈云芳
[导读] 小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屈云芳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老庙镇中心小学  陕西省 延安市 727400
        摘要:小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对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修养、增强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扩大阅读面等要求,课外阅读关系到语文素质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对于有效的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必须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以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现状总结并给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语文教育和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很重要,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能够感受到书中语言的魅力,增强语言表达,提高读书能力,还能够开阔眼界。现如今由于家庭方面又或者学校方面等因素,提供给小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适合小学生的书籍杂志等都不足。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阅读不够重视,学校老师则注重学生的成绩等问题,限制了小学生的阅读培养,以下文章针对家庭和学校方面提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问题
1、现代媒体发展迅速减少了小学生的阅读时间
        家庭方面,父母对网络的成谜影响着孩子,年级比较小的孩子可能父母会花费的时间多一些来陪伴,但对于小学生五、六年级的已经有一定的能力了,父母便不再引导和管理,使得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自我管控能力,不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使之失去阅读的兴趣。同时随着网络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出现,使得越来越多吸引小学生兴趣的媒体,广泛被流传,虽然这些高科技出现的媒体可以极大程度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强,极容易被吸引进入到这些媒体之中,长此以往,对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十分不利。
2、不重视课外阅读和阅读指导
        虽然老师都知道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任务,通过调查,就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老师和家长都很喜欢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标准,家长更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虽然老师有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但是目的不明确,没有确切的要求学生读什么类型的书籍,现在的课外阅读物种很多,有的内容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小学生面对这些书籍不知那一本好,如何去读,长此以往便失去阅读兴趣,所以需要老师和家长去正确指导。
3、课外阅读范围较小
        目前,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安排相对简单,并未涉及相对容量较大的词语与对话的掌握,更加侧重于相对简单的基础知识。因此,小学生对于综合性的语文知识,以及综合的学习,都是掌握不全面的,能够读懂的语文课外读物较少,更别提那些落后的乡村或山区学校,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而学生家长对于学生课程掌握不透彻,常常购买不符合学生学习程度的课外读物,同时,学生对于家庭辅导方面,仍然是不健全的,因此,学生对于阅读能力方面无法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整体积极性造成不好的影戏那个。学校对于小学的语文课外阅读也不够重视,不能给学生购买合适的课外读物,导致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阅读范围很窄。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措施
1、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师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ー小时等活动,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氖围。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
2、创造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很重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复习课文,课中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老师实时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及如何阅读更有情感,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教室,可以建立图书角,选择合适小学的书籍,比如《童年》、《天蓝色的彼岸》、《第三军团》、《海底两万里》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和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正确地发展,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打开孩子的心扉,触发他们对文化的向往。学校可以组织阅读比赛,促进小学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3、指导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掌握阅读的方法很重要,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做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是很好的“输出素材库”“输出”就是表达。 “表达是吸收的利器。”当我们向别人传达信息时,获益最大的可能正是我们自己[2]。这里的输出,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文字。比如说: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把读书笔记整理成一自己的东西,可以告诉学生们如何写书中谈了什么、你的感受和看法怎么写、由此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唐朝有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足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而阅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大量的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量的写作能促使学生多去阅读,从低年级开始,老师就就可以采用读与写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有意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每天必须让学生阅读一篇课外读物,读后必须写出一篇读书笔记,如低年级学生从写一句话开始,中年级必须写日记读后感等,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写作,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显著的效果。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所周知,书作为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钥匙。读书能够启发孩子的心智,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治学生的性情,使其温文尔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老师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培养小学生阅读思维的灵活性。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发展各种素质和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例如,首先老师要树立一个好榜样,老师不能只是监督,像家长一样陪伴学生一起阅读。
三、结语
        综上,在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外读物进行培养,进行灌输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教师综合素养,以及主导意识,随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下去一定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读书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增长他们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曾燕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68(26):275-276.
[2]梁春燕.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9,630(10):9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