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马海梅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下西河学校 邮编:811607
摘要: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应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努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1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1.1 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水平并不高,由于很多教师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所致,他们仍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综合成绩的培养,鉴于忽视对学生德育教育指导,致使其素质和道德品质难以得到提高,这也存在于其他教学活动中,迫切需要教师采取措施解决。其次,很多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引导,致使他们的思想意识也比较落后,同时也不重视德育教育,直接阻碍德育教育工作进度,无形之中也难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更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 德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德育教育工作要想顺利展开还应当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准。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相关教育过程中也没有匹配相应的课程设置,这样将难以完成德育教育工作,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很多学生对德育教育也存在着较强的抵触心理,针对问题教师也没有制定可行方案展开指导,致使学生更加不愿意参与德育教育,最后难以实现提高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目的,也会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阻碍。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
2.1 注重情境建设,让德育融入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缺乏自我控制意识以及情绪管理能力,以往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只是寥寥几句顺便带过,未能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情况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教师应将语文教材知识与德育教育优化结合,借助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增加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以此改变学生以往错误认知,使其在理解分析过程中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沟通交流。另外,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是非对错缺乏一定认知能力,容易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产生主观偏差,继而出现情绪波动、厌学等相关心理问题,阻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小学语文学科既有语言启蒙作用,又具有塑造学生性格、认知作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教学活动相融合,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在学生德育品质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讲解《落花生》类有关道德品质的课文内容时,应在事前备课过程中对文章主人公品格塑造予以设定,列举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以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塑造。
2.2 开展国学阅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正确学习思维的关键时期,但更加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理念,使他们未来能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凸显自身的价值。语文阅读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够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学习学生也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积极正能量的因素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教师应为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教学活动,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国学阅读资源。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国学阅读课堂,推荐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著作。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国学文章通常具有一定深度,他们在理解过程中可能效率不高或出现一些困惑,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国学教育的深层意义,使他们更好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在开展国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和组织者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利用国学经典著作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有效实现德育教育。
2.3 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方法
近几年来,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内容比较复杂多样化,传统单一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需求,所以,为了满足新课标下提出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方法,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讲解方式,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这样才能够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比如,在讲解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进一步加强对其德育教育指导,本身游戏就比较符合此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能够让其在充满趣味性的环境下接受德育,进而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此外,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应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让其了解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还应将其较好地传承下去,从而在游戏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充分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深入挖掘。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讲解,并在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也将基础知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然而该种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不但影响学生心智健康,而且抑制语文学科德育教育优势。为此在新课改深入影响下,小学语文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并将德育教育知识与语文课文优化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毅.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研究[J].学周刊,2021(21):29-30.
[2]郭碧福.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25-26.
[3]王晓珍.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1(1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