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洁嫔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决定着阅读教学效果及学生理解能力是否提升。问题教学法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且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应用问题教学法并保证问题设计的优质化,落实于教学中实现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教学策略
我国教育领域在不断发展中引入了较多先进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于实际教学中实现了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中需要应用有效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并达到教学目标。问题教学法是实现学生各项能力快速成长的重要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除了促进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快速成长外,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实现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1]。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并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一、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快速成长[2]。问题教学法属于当代先进的教学方式,并且具有科学化的特点,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学生逐一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全面成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去理解文章内容,并挖掘出文章思想内涵,特别是挖掘出作者情感实现深层次理解文章的目的。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理解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对教学具有的优势
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的优势,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以往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此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并将知识点直接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式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并未积极应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如果脱离教师教学很难自主有效理解文章,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未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培养[3]。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后,让学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了解如何理解文章含义,在实现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二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较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完全依靠教材内容开展,部分教师实施阅读教学时会增加课外知识,达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同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及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对于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并实现了教学目标。三是实现生活化阅读教学可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阅读教学中需要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以往灌输式教育因未能激发出学生积极思考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可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对生活的熟悉去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并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具体措施
(一)备课中实现问题有效设计
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时会存在备课的过程,通过备课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实现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快速成长。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时,需要在备课中做好问题设计工作,先对本节课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掌握本节课内容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后,根据教育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出既可满足学生认知能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实现有效理解文章含义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中的《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要在备课中要对本节课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保证设计而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挖掘出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情感。比如,教师可设计问题:“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作者为什么说他的眼睛骗了自己呢?”“从作者表达的这两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作者采用了哪两种描写?”将三个贯穿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实现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含义的目的。当然,教师在将问题抛向学生后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的思维走向朝正确的方向迈进,实现学生自主挖掘正确答案的同时掌握文章含义。
(二)不同阶段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可以应用不同的阅读教学阶段中,并可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具体为:教学开端应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阅读欲望;阅读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挖掘出作者情感并理解文章含义;课堂末端应用问题教学法引出下节阅读内容,实现学生自主阅读。三个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问题,可保证阅读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在问题教学法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及其他各项能力。
例如,以教学开端应用的问题教学法为例,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在阅读教学开端应设计出可激发出学生阅读欲望的问题。比如,教师先将学生的思绪全部引入课堂中:“你们喜欢春节吗?过春节最有意思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利用此问题先引出让学生快乐的事情可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教师将话题转移至“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和我们地区有些不太一样,你们知道吗?”由于之前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快乐事情而集中于课堂中,当教师引出“北京的春节”后,学生很想了解北京的春节是否有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自然会积极地投入阅读中促进了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引入生活问题实现有效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学生从阅读的内容中挖掘出作者情感实现优质阅读,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很难快速地从内容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此时,语文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到文中作者情感,当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相同时,实现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好的故事》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去促进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读过哪些好的故事?为什么你觉得‘好’呢?”当学生将自己觉得“好的故事”阐述出来时,会因自己对这一故事的喜爱而产生情感波动,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回忆“好的故事”时,所产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是相通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实现有效理解文章含义的目的。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式,决定了阅读教学是否发挥了作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充分发挥出学生思维能力,并通过探索的过程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理解,并挖掘出作者所含有的情感,但是需要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做好问题设计工作,保证问题能够满足学生认知,并可促进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效理解文章,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恒保.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04):35.
[2]刘银鹏.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21,(13):139-140.
[3]王晓燕.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智慧.2021,(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