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媚
企石镇东山幼儿园 广东省东莞市 52350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学前教育作为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思维灵活性与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采用多种多样的自然材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同时让幼儿园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自然材料;投放及利用
引言
自然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材料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天然的物理特性使得自然材料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材料,学前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材料各异形态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让幼儿认识自然世界,使幼儿园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顾名思义当然是源于幼儿生活着的大自然中的材料,如风景,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优美建筑、家乡的山脉、河水、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自然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幼儿天生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本能,大自然是其最好的老师。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花草树木的无穷魅力,观察花的开放、蝴蝶的舞动、杨柳的飘洒、小动物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和发现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美术幼教教学中的材料,共同学习收集整理自然中的资源等。走进自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们生活创作的源泉。
2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的投放及利用研究
2.1自然材料与美术色彩
教师可以将活的色彩带给幼儿,将自然材料融合到拓印等活动中。拓印是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自然物纹理进行拓印,可以满足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操作中易获得成功感。教师可以与幼儿收集树叶等自然物,引导幼儿用材料印在画纸上,感受拓印方式的奇妙。如将卷心菜横切,拓印成形象的牡丹花。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染色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教师可以收集棉球,树皮等材料,用浸染等方式染色。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为棉球染色,让单色的自然物拥有绚丽的色彩。幼儿将染色后的自然物组合拼贴为作品,染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石头画是让幼儿用蜡笔在大小不同的各式石头上涂色,新奇的材料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加上幼儿丰富的想象呈现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幼儿能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2幼儿收集自然材料,激发创作的兴趣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学习的。让幼儿成为收集材料的主角,在大自然中运用多种感官去充分地感受、体自然资源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教学研究探索大自然的一切,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收集自然材料,更具独特性,同时为美术创作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与创作兴趣。幼儿园是原小学改建,园内有大树,花草,经常还能见到各种小昆虫。
根据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利用午饭后散步及午睡起床后的时间,领着孩子到院子里收集如树叶、花瓣、枯树枝,小石头、树皮等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拿在幼儿手中的树叶变成了扇子、小木棍变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小石头变成了元宵,狗尾巴草变成了小兔的耳朵,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的想象力如此的丰富令人惊叹。回到教室幼儿协助老师将收集的天然材料进行清洗、暴晒、整理分类,这一切都是在幼儿的亲力亲为中完成的。在与天然材料亲密的接触中,增加与自然材料的亲近感,有了感情的投入,在美术活动中更加主动地学习、大胆地创作。幼儿亲自参与的收集活动,还引发幼儿对身边自然资源的关注与兴趣,主动地收集生活中的自然材料。
2.3泥塑造型
泥塑造型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自然材料,如芦苇、树叶、树枝、橡皮泥等,从而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将树叶、树枝嵌入橡皮泥,做成“不一样的雪人”,幼儿可以将树枝作为“雪人”的两只胳膊,用树叶做成眼睛、鼻子,用芦苇做成头发等。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自主创造。由于幼儿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因此教师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个半命题主题,如“深海怪兽”,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动画版的怪兽图片,让幼儿对怪兽形成最初的概念,从而开展自主创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的想象力惊人,怪兽的创作也有板有眼,并且有自己的想法。笔者惊叹幼儿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可见创造性美术教学的意义。
2.4媒体材料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有效地讲各类媒体的材料融入到课堂,再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喜欢的各类动画片人物、小人书上喜欢的图案、画册里看过的图片等等,把它们通通请进幼儿的课堂,渗透到绘画之中,是幼儿们兴致最高、最开心的一件事情。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优化幼儿美术教学过程,同时还能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效果,使幼儿产生真实的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活动。如,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多幅画面中向日葵的画风配上适当的音乐,加上教师的讲解带给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和情景效果是不一样的。再如,在制作连环画黑猫警长时,小朋友就可以借助平时在各类媒体观看的黑猫警长的动画、图片、产品商标、杂志、书籍,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回放黑猫警长的经典动作和片段,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欣赏之后再让幼儿进行绘制效果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结语
幼儿园有丰富的自然材料,是很好的美术教育资源,幼儿园较少科学的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农村幼儿园有角度偶读自然材料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不能发挥其隐藏价值,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长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思鸣.早秋惊树叶翻飞似童心——浅谈自然材料“秋叶”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
[2]朱晓怡.谈自然材料在小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
[3].何叶燕.早秋惊树叶,翻飞似童心——浅谈自然材料“秋叶”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运用[J]才智,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