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级教师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风格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张宁
[导读] 和美语文是盛新凤老师语文教学思想追求的一种境界
        张宁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锦州市 121000
        【摘要】和美语文是盛新凤老师语文教学思想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美语文还是盛新凤老师形成并趋于成熟的课堂教学风格。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的理念体系是以“融通”为关键词。这也是和美语文的核心理念。在本刊记者进行采访时,盛老师说和美语文提倡“主体与主导”融通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学”为主,辅以教师的“导”,两者融和、贯通。
        【关键词】 盛新凤  和美语文  融通  教学风格
        一、关于名师的研究
        (一)关于名师概念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研究名师的学者和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正所谓千人千解,学者们对名师的概念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对名师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都关注到了其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十分卓越的专业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认为:成为名师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很透彻,能够准确的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去灵活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话语。我国“名师工程”将其解释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名气、有声望的著名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名师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是很有影响力,地位也是有所不同的。沈世红老师认为现代意义的“名师”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技能、专业的科研水平、卓越的领导能力。可见名师拥有的优秀特点表现多个方面。倪锦辉老师认为名师是指热爱教育事业,熟练应用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大众认可的、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
        通过以上学者观点的归纳,我们可以得出名师指的是,对教育事业怀有热爱怀有激情有着崇高的品德教育思想能够与时俱进、思想积极与社会进步思潮对接在教育界有着自己的影响力和名气的成绩卓越受到认可的教师。在名师当中,不论是老一辈的教师,还是新一辈的教师,他们都心怀着坚定的教育理念有着做好教育服务人民的教育良知、在自己的教学之路上结合社会新要求自身个性、又继承又创新从而打磨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为教育界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名师从来都不是靠营销靠广告包装出来的,而是不断地磨砺,不断地练习产生的;也不是别人捧起来的,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干起来的。
        (二)关于名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国内对于名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不多,主要从影响因素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能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慢慢成长为名师,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会对其成长历程发挥影响,所以在这些因素当中,我们很难分出主次以及轻重,拥有着比较强的开放性,同时影响因素众多,也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名师的成长路径是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同的学者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观点也有所不同 ,通过整理总结如下:
        童富勇教授和程其云老师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专业发展愿景、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判断与推测也就是自我效能感,实践中的磨砺、研究之后产生的反思、专业方面的引领、关键事件、同伴之间的互助、文化的熏陶等方面的因素。可以看出在名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还要有专业人员给予理论上的引领,并且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提高教学能力。研究院方健华所长提出名师专业成长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主客观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基于教育文化的土壤、基于自主发展的空间、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学习与研究路径。方建华还提出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是名师专业成长的根本路径。可以看出教师发展的路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刘兰芬把名师的专业成长路径分为以下几个:做一个扎根于课堂、勤奋阅读的发展型老师,做一个行思并重、勤于动笔的反思型教师,乐于实践、勤于提炼的研究型老师。石娟副教授提出名师专业成长路径的策略是建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始终保持着的高涨的教育激情、养成一直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以上学者观点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影响名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很多,名师在专业成长中不仅要磨练,还要有坚定的信念,特定的历史文化也是名师不断提高完善的成长土壤,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反思,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知识技能体系。从普普通通的教师成为一名名师是十分不易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受到多种多样的影响,这也说明了名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是很有必要研究的。名师成长的路径主要靠不断地学习、反思,勤于动笔实践,才能在名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关于盛新凤的研究
        因为本次研究的是小学语文届的名师盛新凤老师,国外目前对盛新凤老师,国外目前对盛新凤老师的研究较少,关于研究盛新凤老师的主题词“盛新凤”和作者“盛新凤”进行查找,共检测到一些文献和著作较少,反观国内方面对于盛新凤的研究,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当中以“盛新凤”为主题进行搜索以及以“盛新凤”为作者进行检索,161篇文献,其中关于盛新凤的研究有52篇,硕士论文有2篇,作者“盛新凤”本人的文献有109篇。现对搜索到的近年来学者对盛新凤老师的研究做了表1盛新凤研究资料统计表进行分析,通过图表的主题分布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特级教师和课例研究较多,其余研究分布的比较平均,可见盛新凤老师本人和她的课例的研究是最重要的,根据主题研究的分析还可以看出近年来对盛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教学主张、小学语文教学等方面研究较少。现就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做出以下概述:
        
        表1盛新凤研究资料统计表
        (一)关于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理念的研究
        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的理念体系是以“融通”为关键词。这也是和美语文的核心理念。在本刊记者进行采访时,盛老师说和美语文提倡“主体与主导”融通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学”为主,辅以教师的“导”,两者融和、贯通。从课堂操作的小层面来说,盛老师还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想法“以练导学”建构“和美”课堂。


        这一理念可谓是盛老师进行和美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是独到之处。张燕在评价盛新凤老师讲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中,她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面对极化的出现和冲突的理念时,我们不是要去排斥它或者选择它,而是要把不同的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去融合它、转换它。盛新凤老师的课堂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地答案,把极化进行融合,冲突进行整合。在教学的课堂上视野得到了拓展,思维也张开了。周一贯在评价盛新凤老师讲的《半截蜡烛》时,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过度分析教材中的知识,全部都给学生解释出来,而是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习得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关于剧本的特点和阅读的相关知识,教师都是分散穿插在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简单的“导”。盛老师把必要语文知识“学得”与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习”融为一个整体,既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又能让学生对必要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杨根源在读《盛新凤讲语文》后感中认为和美语文的灵魂是融通,和美语文的身躯是课例,和美语文的根茎是她的经历。他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子对盛新凤老师的课做出了评价,语言深度的品味与评价和情感的畅快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盛新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合的很完美。她在课堂中不会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或是过度的解析文本,而是逐步地去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思考,把所要学的知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紧密的融合了一起。因此,盛新凤的和美语文理念达到如此高度,这也对她的教学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二)关于专家和一线教师对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认为在变化中求新的东西、求活的东西,这也是盛新凤老师教学中的风格特点。文本变了,教学也要发生变动,以变化而变化。老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要在新的文本中善于发现,并求得新的知识。教育专家周一贯认为盛新凤的语文教学的风格特色还有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气质概括成一个字就是雅。不管是雅致的教学风范还是优雅的个性气质,盛新凤老师在她的雅学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认为“和美语文”不是一种简单的流派,其“和”是一种思维方式,其“美”是通过思维方式要达到的境界,即课堂上要具有“圆润美”“有度美”和“节奏美”。
        结合以上学者的论述角度分析,结合盛新凤老师倡导的和美语文,笔者认为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跟她本人勤勉、执着、圆融通达的品性是有关系的,才形成了和美语文的独有的教学风格特色,而且她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她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去更新去完善自己还有自己的知识。
        (三)关于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课例的研究
        关于盛新凤老师教学案例的研究,每位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在前面的资料搜集中了解到学者们对于盛新凤老师的课例研究比较多,学者们分析的课例中都很有特点,目前选取了一些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
        教育专家周一贯在分析盛新凤执教的《三个忠告》中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和美”语文课堂的生态中发挥着“正能量”。语文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落实,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自然融合到引导学生自主解读,在争辩中探索渐渐走向统一,提升学生的认识,进行拓展并且合理的延伸和丰富,与生本课堂的和美生态进行融通。特级教师黄亢美在盛新凤老师《去年的树》教学赏析中这样评价:这节课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的特点和“以读为本”的特点,尊重学生自身的感受。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经历过程中去发现规律和方法,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教研室专家许汉在盛老师执教的教学实录《如梦令》中这样评价:把文本读“厚”的过程变化为为学生读“薄”的过程,教学通俗易懂。理清方向,突出重点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且体会字眼,更深入的体会词的情感和意境。
        根据上述学者的评价,盛老师的课例极具特色,盛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多的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学习,不过度解读文本,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突出重点并回归语文本体。
        三、总结与述评
        通过对教学风格的内涵和类型、教学风格的特征,名师的概念、名师专业成长,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理念,经典课例和教学风格的文献进行归纳可以总结出,近年来对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可以发现学者们对语文教学风格和名师专业成长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名师专业成长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实践、反思的一个艰辛历程。在我看来,盛新凤老师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勤于学习各种教育知识、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善于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乐于动笔写出自己的所感、所听、所想。正是这些好的习惯和理念,促成了盛新凤老师和美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教育界中,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正是因为其在教育领域当中有着自己的卓越成绩和突出表现,盛新凤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个性特点,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教学风格。名师是教育领域的引路人,他们在经过不断地的教学课堂中实践,刻苦钻研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独有的教学风格,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梳理关于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的文献资料、访谈报道以及著作,这些都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特别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探索线索,因为有了这些充足的研究资料,才保证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研究并且探索盛新凤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盛新凤老师因为特色的教学风格而闻名于海内外。因此,盛新凤老师的语文教学风格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而言,盛新凤老师的语文教学风格很有研究价值。在整理和研究文献时,发现关于研究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教学研究还有不足之处:第一,内容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研究盛新凤老师的文献有不少,但硕士论文研究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风格的文章真是少之又少,所以通过本研究,能够对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教学风格进行补充整理,补充对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风格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研究与当下的教学实践的联系有所缺少,文章多是讨论和美语文教学如何的独特,如何的与众不同,没有讨论如何运用于实践中,可以让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教学理念更好地在课堂中实施。正是因为小语届也在一部分程度上受到了盛新凤老师和美语文理念的感染对盛新凤老师和美语文的教学理念十分赞赏,所以本研究立足于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的教学理念,运用文献法和文本分析法对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教学理念的相关言论进行整理,梳理其理论的形成过程、有关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的一些风格和特色,为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其理念提供方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