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重庆市江津区支坪小学校
摘要:语文要素是近年来语文教学中新出现的一个概念,在部编语文教材中,这一概念可谓贯穿始终,也是语文教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对文本中包含的语文要素认识不清,表面上看是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开展的教学活动,本质仍未脱离应试教学。本文分析了语文要素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总结了几点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被分散于课文之中,并且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语文元素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在教学中融入语文要素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有重要帮助,也让教师更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一、语文要素教学实施的阻碍
部编版教材与传统教材的不同在于语文要素、人文素养两个主题的共同推进,旧版教材非常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而部编版教材则将语文要素融入其中。这里的语文要素,指的就是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目前的语文要素教学实施效果比较一般,主要的阻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不能简单化,语文要素教学并不是喊口号,也不是要求学生毫无章法地跟着教师学习,而是要求教师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尤其是要仔细分析语文要素实施的重难点,通过有效的途径向学生传授语文要素知识,引导他们将其转化为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1];第二是要注意教学的形式选择,教师应该认识到,知识水平只是决定语文能力的因素之一,所以语文要素教学并非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要举一反三、勤加实践,把教材中蕴含的抽象的、隐藏的语文要素通过形象的、简单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才能实现语文要素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是语文要素并非是简单的认识和记忆,死记硬背对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不科学的方式,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要素的转变,注意语文要素的应用而不仅仅是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一定要创设语文要素的应用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实和传授;第四是教材中的语文要素难度、数量都在随着教学的推进而增加,在教学时教师也要注意构建立体结构,创建整体框架而不是平面化的教学。
二、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语文要素教学
(一)注意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特点
部编版教材比较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显然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时就要采取梯度式的教学方式[2]。教材里的语文要素比较丰富,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并且呈现梯度的特征。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是遵照由易到难的特点推动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来设计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例如二年级的教材中,内容多穿插图画或者以故事为主,到了三年级文章的篇幅就逐渐加长了,四年级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叙述能力,五年级逐步着手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思维,课文设计的特点也充分说明了语文要素由易到难的特点。
在同一年级的教学中,循序渐进这一特性同样应该受到教师的关注,并且同一年级的教学中对于语文要素的发掘难度更低,教师只要能够深入研读教材,就能了解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并且可以总结出这些规律,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二是要由易到难地合理推进。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需求,要认识到语文能力的培养是短期难以实现的。
(二)对教材中语文要素的有效整合
语文要素是贯穿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全程的,在某个单元之中,语文要素的体现并不那么明显,但是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单元都必定有一个语文要素作为主题,而这正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契机。像三年级下册中,教学《燕子》后,教师会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的拟人句,并思考一下这些拟人句是怎样使用的;在讲解《荷花》时,让学生总结这篇文章使用拟人修辞的特点,和《燕子》这篇文章有何不同;在讲解《昆虫备忘录》时,则要求学生模仿写几句拟人句,并且要注意拟人句的使用场合。这样能够清晰地看出,语文要素教学是有梯度性的,从了解到运用,也是从掌握知识到实践运用的过程。
(三)语文要素在过程中的体现
课后习题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要素,然而不少教师都将这些习题当成了简答题,学生只会结合题目寻找文中对应的内容[3]。实际上,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根据全文来解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过的字词句,还能进一步深化对作者情感的感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多利用习题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比如让学生预习《童年的水墨画》之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然后朗读,结合预习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部编版教材对语文要素这一组成部分比较重视,文章、习题以及主动探究的部分,无不体现着语文要素的存在,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把握住教学过程,整合单元语文要素并注意语文要素的分布规律,更好地开展语文要素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金花.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要素的策略指导[J]. 课外语文, 2020, 000(003):P.13-13.
[2]田芳.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语文要素[J]. 教育研究, 2020, 3(3):63.
[3]王苏芳. 把握课后习题的特征,落实小学语文要素[J]. 科学咨询, 2020(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