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古丽尼沙·买买提
[导读] 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古丽尼沙·买买提
        第十三师火箭第一学校,新疆 哈密 839129
        摘要: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去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的变化,也不去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对学习的影响。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的阴晴变化,只有准确掌握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态,才能把握住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才能有所作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日常教学当中可以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领他们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打造完美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引 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是融入单一的知识与技能教学,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居于核心主导位置,无法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情感,无法有效落实情感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较差,整体的学习氛围不佳。情感教育是以情感为切入点,发挥情感的作用和力量,运用情感机制和条件。处理好情感教育与认知的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改内涵逐步完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到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始终把情感教育纳入教学之中。实践也表明,学生在“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探析情感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相关的概念、理论、方法等等学习掌握情况往往有着较大差别,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而是在其学习过程中心态与态度差异导致的,学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看似并不直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但是良好的学习情感却会对其学习的状态产生推动与调节作用,反之消极情绪则会降低其学习效率。可见,提高对情感教育重视程度不但可以油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并且有益于其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实施情感教育,也是确保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身心健康的关键措施。因此,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应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规律与调节学生情感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更好地提升情感教育效果。许多学生管理证明,情感教育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拉近与学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情感属于一种内心活动,感受外在事物的内心世界的体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拉近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走向数学知识。同时这种内心世界的主观感受,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容易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了达到这种情感效果,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适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特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愉快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放下心理负担,思想上丢掉心理包袱,更加愉悦地学习数学知识。特定环境的营造,应该联系教材、紧扣教材,让学生完全解除抵触情绪,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当中。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外,还可以在教学设计内容上渗透情感教育,让教学的内容处处体现师生之间温馨的情感。
        (二)在知识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首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学科只是获得的过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的填积。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课堂也同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听教师的讲授,还要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思维的训练。尤其在课堂上的学习,好多同学都听懂了,但在课后练习中一旦碰到难题就打退堂鼓,害怕思考,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问老师或家长,失去了锻炼思维的机会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解出一道题,废寝忘食,不知疲倦,运算用的草稿纸都是用麻袋来装的。正是这样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他登上了数学学科的高峰。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还要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更要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抓住学生特点,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特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把控,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实现更好的情感教育渗透效果。例如,针对一些性格比较活泼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与其进行交流,而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在情感交流之前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引导,使学生更乐于向教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而实现更好的情感教育渗透。
        (四)渗透小组合作模式,融入情感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量。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学会在合作模式下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垂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和兴趣,使学生的思想变得多元化,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教师在组织相关小组活动时,要注重沟通和引导,保障与学生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促进情感教育能更好被渗透。小组合作模式无形中对学生渗透了情感教育,这既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学生能收获的学习成果。
        结 语
        对于数学课程教学组织过程而言,教师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方面开始培养,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上明确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自主参加一些数学活动,在基于情感教学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完成全面发展。渗透情感教育,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感受智慧课堂营造模式。加强学生的知识探索,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扎西吉.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2020(15)
        [2]张杨.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中华少年.2016
        [3]智通来.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入探究[J].情感读本.201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