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盼盼
亳州学院附属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在规定的课时数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不难,因此教师应该将目光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方面上。传统一刀切模式沿用已久,自然有它本身的优势,但是素质教育要求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分层教学应该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本文总结了分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分析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分层教学
引言:
分层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分层”,一改传统一刀切模式,将学生按照物理基础、认知能力等的差异划分为不同层级,并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共同提升的目标。要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做好教学设计。
一、如何做好教学前的基础工作
如果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没有针对分层教学做好规划设计,那么分层教学在应用时难免会显得突兀,影响应用效果,因此在教学前做好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是前提
分层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科学分组,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所了解,包括他们的物理基础、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甚至为何要学习物理等。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与此有关的测试题,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风格、基础和能力[1]。这些测试可以让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工具来完成,教师收到结果并汇总,为接下来的学生分层制定计划。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
作为以“分层”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合理的分组无疑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常见的分层就是根据成绩和认知能力这两点数据来综合进行的[2]。比如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第一个层次的学生物理基础扎实,认知能力较强,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优异;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一般,平时的成绩也不是很差,课堂讲解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听懂;而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平时的成绩在及格线上下,有的学生对物理兴趣不高,有的则是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当然,分组应该尽量是隐性的,防止伤害成绩一般或者较差学生的自尊心,也就是在课堂上分组看似随意,其实是教师计划好的。
二、如何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分层教学
(一)用分层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初中物理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往往让他们应接不暇,导致一些知识的学习效果比较差。一些教师虽然重视课前预习,但是发给学生的材料都是相同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预习阶段就有可能遇到比较多的困难,他们自然就会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兴趣锐减,而成绩较好的学生用预习材料可能起不到预习效果。为此,教师在预习时就要贯彻分层理念,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调整预习内容,真正达到预习得目的[3]。比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像距、物距、成像原理等知识比较抽象和复杂,教师口头讲解费时较多效果也很一般,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自主掌握一些难度适中的基础知识,在后续的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A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上述概念及原理;B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初步学习,对几个概念有初步认识即可;而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然,这种预习的设计是教师进行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适当自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紧跟教师节奏,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分层确保学有所得
不进行分层教学的后果就是部分学生的认知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并且物理知识的抽象、复杂对于部分基础一般的学生如同拦路虎一般,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合理开展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在《串联和并联》这堂课上,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差别以及不同电路的分析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缺少电路相关的知识,就会觉得这部分内容难度偏大,此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认识两种类型的电路图,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结合口头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两种电路的差别,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掌握此部分知识;第二项任务是自己绘制两种电路图,可以小组合作绘制;第三项任务则是学会分析难度较大的电路图的方法,并掌握串并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的特点。前两项任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而第三项只鼓励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三)评价分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一般会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并适当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这节课后,布置的基础练习题是掌握规律,题型多样,难度较小,而拔高练习题需要学生结合题目条件推导电阻,这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刀切模式的弊端,通过评价分层、教学分层、预习分层等途径,真正将教学与分层理念结合起来,为提高教学效果添一份力,也为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平.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策略探究[J]. 下一代, 2020, 000(003):P.1-1.
[2]秦荣娟. 小组合作构建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思考[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4):140.
[3]杨梅. 初中物理课堂分层教学的具体行动研究[J]. 安徽教育科研, 202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