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彩英
福建省龙岩技师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 要:本文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字: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
1、前言
幼儿心理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为日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保证。作为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它在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发挥出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领域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详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2、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2.1 课堂的互动性较差。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依旧延续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像是两条平行线,各自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这必然导致幼儿心理学课堂缺乏一定的师生交流,课堂的互动性差。这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必然出现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程度不了解,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不理解的知识点,也很难当堂向教师反馈。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2 学生的基础较薄弱。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学前教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但是众所周知,一方面念中职的学生都是上不了普高线的线下生,他们自身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为了保证学校的生源数量,往往对报名的学生来者不拒,这更是降低了生源质量。加之学生在上中职之前并没有接触到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内容,是第一次接触幼儿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些概念知识等对初学者来说有些难懂。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引导,部分学生就会 认为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很难,久而久之便缺少了对该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2.3 教师素质有待加强。要想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就是说要重视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师资严重不足。许多中职学校长期以来没有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只是在近几年“学前教育热”的情况下才开设学前教育这个专业,许多教幼儿心理学的教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而是从德育等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不足,平均年龄也较大。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自身专业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也没有做到联系实际,课堂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总体来说,教师综合素质 有待加强。
3、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3.1 积极调整教学内容
将心理学概述及幼儿心理特征作为教学基础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幼儿的生理机制及心理发展特征形成清晰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形成清晰的认识。
将儿童心理研究趋势教学作为辅助性内容,以此为基础详细去对多元智能理论、儿童智力开发以及亲子教育等幼儿心理研究理论及成果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对此领域中的知识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作为核心内容,着重分析幼儿教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怎样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幼儿心理问题,促使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及解决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3.2 积极构建生活情境,有效提升课堂活力
创设生活情境,其实也就是让教师切实依据本班级学生认知情况,创设出学生有实际体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这样一种有目的预设出的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点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具体一些来说,其实也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兴趣情境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对自身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形成一定共鸣,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比方说,在分析“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之生理成熟”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依据“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否越早越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对此问题做深入的分析,而后依据“双生子爬梯实验”这一个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详细分析预设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养成一定幼儿心理学课程学习兴趣,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背景之下,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出一种十分优秀的教学氛围,以此为基础去对中职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课堂进行优化调整。依据上文中的叙述可以了解到的是,只有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性做出保证,才可以为后续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保证。
3.3 师生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自己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定位。然而由于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学习基础较弱,倘若要求其完全自主学习依旧无法收获实效,所以教师可在教学中更多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合理分组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能得到进步,发挥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对该课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在互帮互助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3.4 提升教师的素质
教学质量与教师素质的联系十分紧密,提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关注本学科教学教改最新情况,不断加深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和交流,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新时期3~6 岁幼儿的记忆、思维、想象的特点,掌握他们的情绪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并把幼儿园生动的例子带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到幼儿园实践也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反思促进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此外,中职教师在平常的生活中还可以阅读有益的书籍,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在学校方面,中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进行岗位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数量众多的中职教育人员共同付出努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发现问题,并切实依据中职学生的特征,给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法,教师一定是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施行各种有效性比较强的措施,有效解决以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童童.高职医学院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20(01):17-19.
[2] 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3] 李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转变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73):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