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梦瑶
垫江县坪山小学校408317
摘要: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为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任课教师需摒弃原有的教育指导理念,采用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的授课形式,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空间,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全面提升课程讲解质量。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展开研讨,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引言
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所影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仍秉承落后陈旧的教学理念,采取一股脑式地填鸭教学,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也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级氛围枯燥沉闷,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的数学水平也始终停滞不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上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摸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身数学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主动学习全新的教学指导理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锻炼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并加强问题引导,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一、科学制定授课目标,革新教育指导理念
教学目标是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指导工作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授课质量,保障课程讲解有效性的核心关键,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与工具时,需严格依照教学目标来进行。与此同时,通过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还可促使任课教师按期完成教学任务,使其能够在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的前提下,以饱满的情绪、良好的状态,去进行数学课程内容的讲解,并能有效提高教育指导效率。为使教学目标制定得更为合理,任课教师需秉承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结合学科要求来进行,以确保所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切合实际、符合现状。由于农村经济普遍落后于城市,而经济的发展对于文化和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村的教学方法和水准都远不如城市,使得农村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的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基于这种现状,农村数学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断补充和更新数学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使自身的教学工作与时代相接轨。
二、在数学课程中糅合生活元素,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理论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鉴于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期间,任课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掌握的课程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得以逐步强化,其学习热情也将更加高涨。以小学教材中《小数加减法》这节内容为例,这一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明确小数点要怎么对齐,并能够进行自主运算,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想学生能够在准确计算的同时还能实现对知识的迁移,教研人员就可以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给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小情境,如,数学教师可以扮演文具店的导购员和学生进行情境再现: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文具店选购,由于开学季,本店所有文具都打折售卖,但是进店的每个人最多只能够选择两种商品,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行结组,探究最合理的购买方案,通过这种生活情境的设计,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并能够通过思考和探究,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搭配。教师在进行文具价格的设定时,要以体现小数的特点,引导学生把元和角分开计算。
三、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启发,还需要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为有效提升其考能力、探究能力,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满足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需求,通过将班级内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引导他们在小组内部,就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交流过程中开发智力、拓展思维,此举也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在划分小组之前,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数学水平与理解能力、兴趣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小组内部的互补性,各小组之间的平衡性,进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各个小组设置学习目标,为小组内各个成员分派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在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时,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启发,避免讨论方向出现偏差,此外,教师还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主导者,给予其更多的自由讨论空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农村小学数学任课教师摒弃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采取全新且有效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不断提升思考能力,拓展逻辑思维,只有创新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有效性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建兴.实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91.
[2]崔茂云.实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