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茹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达德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是指解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这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小学生的思维、智力、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待开发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懂得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观念和授课方法,科学合理设计思维训练方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从而有效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给出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策略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向也逐渐由“分数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但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所以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科学合理制定思维训练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差异,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解决问题思路,从而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一、巧用问题引导法
数学是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把握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将教学内容合理融入到梯度问题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水平,将问题设置为两个等级,即基础题和提升题两个等级。在设计基础题时,应该将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融入其中,不必追求难度,使学生通过练习基础题,可以夯实基础知识,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在设计提升题的时候,可以将基础题的提问方法变换形式,适当提升难度,也可以适当融入拓展知识,使学生通过练习提升题,可以有效提升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提出层次性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不同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的学生可以在自身的基础上提升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1]。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巧妙运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可以提出问题:“在学校近期组织的捐书活动中,我们班捐了118本,二班捐了104本,三班捐了95本,那么三个版一共捐了多少本?”学生会根据题目列出加法算式“118+104+95+?”接下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必着急算出答案,先让大家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本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个数字都接近100,从而估计计算结果为300。最后,教师再鼓励学生通过计算验证估算结果是否正确。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从而有效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开展思维训练
进行思维训练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习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选择新题目、新题型,不能一直沿用以往的习题,并且以一学期为一周期,对习题库进行更新。在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摒弃固定的思考方式,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方法考虑解决方法,通过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一题多练等习题训练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度,引导学生在分析数学题时,先找出题干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入手,分析问题考察角度,回想脑海中建立的数学模型,理清解题思路,写清解题步骤,多谋善断,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准确率会得到显著提升[2]。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创新型习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比如,一个长方形运动场的长为250米,宽为200米,那么这个运动场的周长为多少?根据题目,可以明确要求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很多学生已经形成固定思维,将250+200+250+200,算出答案为900。接下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算法算出周长,比如,将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加,再直接乘以2,即可得出周长。
三、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合理分为几个4人小组,鼓励学生小组内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通过组内互帮互助、互学互鉴,实现共同进步。也可以定期开展小组互评,鼓励学生互相指出阶段学习的优缺点,学生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能力,学生在评价时,能够充分激活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引发几张判断是否是对称轴图形的图片,并且要求画出对称轴。鼓励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再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怎样画出对称轴?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解题思路,互相帮助,从而拓展数学思维[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数学教学对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问题对思维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激发主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数学学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永红.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模式研究[J].教育界,2020(35):50-51.
[2]王德凯.创情景 重实践 授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实战[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7):37.
[3]田济川.探索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