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戴洁
[导读] 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工作。
        戴洁
        同济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上海市201804
        摘要: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在新形势下存在许多问题,为推动该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四个影响因素从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建设多维育人环境四个方面,针对当前学生教育的问题和特点,浅谈关于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学风建设;学校
引言
        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教育备受重视,"读好书"成为人民群众新的教育追求,学校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在学校建设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在新形势下,逐渐成为衡量学校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尺。因此,针对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各学校应因势利导,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变化,以推动其顺利进行。
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思想和行为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人,其思想与行为正处于形成期,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其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行为规范。
(一)进行爱国与时政教育
        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正处于世界文化频繁交流碰撞,并多样化发展的历史潮流里,外界的各种文化不断涌入我国,使得一些学生出现过度追捧他国文化的思想和行为,以致我国传统文化被遗忘,被冷落。进行爱国与时政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历史文化,了解我国当下的政治文化处境与所处世界地位,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爱国与时政教育,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个人积极的理想信念,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优良学风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个性思想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个性发展已得到了学校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区别对待差生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学校与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果和经济利益,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一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学生是独特的,每一个学生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在不同的教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学校应充分接受各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管理。同时,应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学会接受自己,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新一代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开放与包容,具有更独立的想法与活跃的认知,个性鲜明,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用在他们身上已收效甚微,因此,学校应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建积极生动的教育理念。
(三)注重网络思想教育,确立正确的是非观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学生的周围充斥着各类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电脑的使用,使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电子游戏,交友软件等等在学生中非常流行,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习的新闻屡见不鲜,因此产生家庭矛盾和师生矛盾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农村的留守学生,由于文化娱乐设施的缺乏,一些学生很快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造成性格叛逆,厌恶学习的严重后果。处于信息时代,网络上的一些言论传播速度很快,但质量良莠不齐,而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易受影响,可以说,网络是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一把双刃剑[2]。因此,网络思想教育刻不容缓,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电子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是非观,能够明辨网络世界里鱼龙混杂的信息,使网络成为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助力,而非阻力。


二、以教师为引导,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为人师表,当修身立德,以正其行[3]。在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工作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建立优秀学识素养
        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拥有优秀的学识素养。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外一些教育观念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和学习国外优秀的教育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同时积极与其他同类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其它学校的成功教学经验,激发教师间的学习热情,使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断更新。
(二)以身作则,以师风促学风
        《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为人师表,需谨言慎行,以德立身,为人处世,均应以身作则。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不难见到一些教师,作风不正,重利轻教,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改进教师群体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对优秀教师事迹进行表扬和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和学生学习。教师也需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促进良好学风的建设。
三、以家庭为依托,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家庭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家人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学生的教育管理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不少学生都是家中关注的重点对象,一些家长的溺爱和纵容,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极差,承受能力低;一些家长忽视学习的真正目的,怀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想法,长此以往使得很多学生歪曲了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这些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学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学校应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主动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家庭也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学生教育并不能只依靠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家长依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充分信任教师,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并理解配合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重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才更具权威性,更能体现出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可选择多种方式如家访,网络交流,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实时掌握学生思想与行为动向,以便对学生进行家庭学校的同向引导,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分歧,从而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打造坚实的后盾。
四、号召社会各界,建设多维育人环境
        社会是学生获取实践经验的重要基地,社会中更为具体的体验对孩子的情感也更有冲击力,尤其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学校无形之中置身于各种各样社会信息的包围当中,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更为广泛。社会各界对学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团体或机构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可接触的直接社会环境,如学校周边的一些场所,应纳入学校重点监管对象,应经常对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和不良环境进行治理,可及时联系有关部门或家长的协助。
结语
        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也需要得到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总体来说,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需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方法,为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飞.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21):6.
[2]李丽波.互联网时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和解决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1,23(04):196-197.
[3]石芳,胡艺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教风学风的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