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宁
宁波市咸祥中学 浙江省宁波市 305141
摘要:人们的生活方式跟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新时代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较以往有很大差别,一切都在默默改变,根据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更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胆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敢于尝试新的德育模式,摸索出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学生培养成拥有远大理想、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纪律严明的全面型发展人才。基于此,本文章对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点滴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德育工作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自我,不断雕塑自己的过程。德育教育是与智力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等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
一、中学德育的教育价值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教书育人,使人才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品格。对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缺乏对事物善恶的辨别和是非判断能力,因此他们最需要教师施以德育方面的引导,以此促进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学是“育”和“学”的黄金时代,中学生的个性培养、道德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道德品格优秀、“三观”正确、各项能力突出的学生,因而在中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非常必要,我们也不得不重视中学生的德育。它不仅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学校乃至于我国社会发展也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中缺少创新突破
从当前的德育教学内容可以发现,设计组织的活动中依然具有明显的传统教学特色,即使现在有较多的中小学校在德育教学工作形式上展开了生活化模式的转型探究,但是也收效甚微,这也使得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吸收德育教学所输出的知识时,并没有深入思考与理解的意识,甚至参照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答案进行原封不动的抄写,无法用自身言语转述德育内容传达的内在信息,最终导致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不容易完成。而且当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创新点越少,课堂教学氛围则不能够带动学生对参与德育内容讨论活动的积极性。开展的教学活动往往缺乏了兴趣的支撑,此类情况长此以往的存在会极其容易导致德育工作面临凝滞不前的局面,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逐渐降低,也难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保持在正常成长范围。
(二)学生的德育意识缺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德育这一方面存在更大的缺失,所以现在进行德育工作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并不是很重视,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德育学习的意识极其缺乏,就会导致教师很难进行德育工作。比如学生班干部,班干部本应该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班级学习的榜样,原本是能够很好地帮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但是有些学生班干部的德育意识缺乏,他们虽然身在其职,但是并未负其责,也没能促进班级团结,更没有构建一个良好班风的意识,这恰恰是班主任工作不到位,导致学生德育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要注意采用的方式、方法,不能给学生一种被班主任叫去谈话的感觉,最好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营造出一种让学生在心里感觉到师生平等氛围,而非上下级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敞开心扉,才能真正在交流中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班主任选择的方式也要有区分,合理地选择交流方式,才能更高效地达到相应的目的。
(二)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德育水平也有所差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思想意识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这一实际状况以及学生的德育水平,规划德育目标和内容。教师在了解学生思想情况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科学的问卷调查方式或交流谈心的形式,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动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合理规划德育教学侧重点。例如,思想变化较大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于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及时纠正、及时干预,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方面出现严重偏差而难以纠正。在日常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思想健康且积极进步的,应及时鼓励并让这部分学生能够组建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好的学习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塑造人格。
(三)作好表率作用
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但是对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其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教师作为学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灯,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起到表率作用、严于律己,将“学习”作为工作准则,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一些小事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譬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主题班会,通过名著阅读来渗透德育工作,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开展故事交流会时,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著作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毕后,班主任进行活动引导,让学生分享阅读的故事以及从中学习到的哲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结束后再进行教室清扫和整理书本时,班主任要主动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打扫,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班级管理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仅仅依靠理论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结合各种形式来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品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敬老院当志愿者,帮老人打扫卫生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爱国演讲和班级辩论赛,通过各种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到升国旗的活动中,使他们真正对祖国的复兴和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逐渐强化内心的责任感,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理想。这些具体的事件都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要带领学生以各种爱国主题活动为主,帮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这种主题活动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和价值,帮助学生通过德育渗透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树立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进一步推动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德育的创新,就在于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集合各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储金花.谈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好的四个角色[J].求知导刊,2020(50):83-84.
[2]李锦权.浅谈中学德育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31):76-77.
[3]秦红兵.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班级德育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27):2-3.
[4]刘江莉.浅议班级管理与德育的二位一体[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0,5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