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尤仁希
[导读] 伴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
        姓名:尤仁希
        单位: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邮编:350600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一个重要方法,提问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数学提问是一门富有技巧性的科学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问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首先,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让他们无法对课堂上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进行有效的掌控,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范,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模模糊糊,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让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学生缺乏对问题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能投入到数学思考过程中,这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法获得有效突破,最后,部分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设计方面显得过于复杂,很多问题的设计过于超前,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无法寻找到教师问题的突破口,长期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一种打击,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
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措施
1、借助多样化的方式提出问题
在课堂问题灵活设计的基础上还应关注问题的提出方式,也就是可借助不同的方法将设计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除采取传统的板书与口述的方式外,还可借助以下方法提问:(1)情景化提问,采用该方法能够将问题融入特定的情景中。如,教师在进行混合运算内容的讲解时,在课堂中可通过采用生活中的案例设立相应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情景中进行充分思考,以便对该类知识有效掌握。(2)多媒体提问,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时可借助多媒体进行实现,通过采取相关内容视频展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2、采用阶梯提问,注重逻辑思维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做题方式中,便会清晰的发现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通常都在问题的表面上,无法发挥自己的逻辑能力,对于问题进行实质性探究。部分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的很全面,但是难免答案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产生的问题,采用阶梯式的提问,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不要尽快的让学生进行回答,而是结合第一个问题不断的开展接下来的问题,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形成,进而不断的拓展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路前行。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四边形面积时,可以结合文本问题的内容,这样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我们过去的学习中,学习过什么图形的计算呢?是不是只学习过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计算呢?对于已经熟知的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特点,你能推测出平行四边形存在哪些性质么?它是否也存在四条边?如果将长方形的两个顶点进行拉长,是否就得到了平行四边形?那么结合这一原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一样的么?”将这些问题循序渐进的为学生展示,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逐步的探索教师的问题时,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运算公式,从而自己尝试着去书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阶梯性提问,学生你认知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结合教师的问题导向,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拓展了自身的逻辑思维。
3、消除提问设计的边界化
在讲课和提问的过程中,不应该将数学知识边界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合理渗透语文、自然、科学和历史等科目的知识。这样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提问环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得问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而且最终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应该将其他科目的知识渗透到小学数学提问中来,进而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各方面唤起他们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如此一来,他们自然而然能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来理解和论证数学知识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消除提问设计的边界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提出问题的欲望以及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这就将问题的有效性体现了出来,还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4、提问要有灵活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保持灵活多样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开门见山法。比如在学习有关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把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平均分为多份,直接向学生提问哪几块占据整体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更加直接的认识。第二种方法根据学生的思维展开反问,如学习有关加法的知识时,教师为学生提出下面的一个例子:6+3+1时,学生提出要先计算3+1,然后再计算6+4,教师反问学生为何要这样展开计算,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进行反思。第三种方法时教师要进行追问。比如,学习有关“倍数”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为学生介绍有关概念后再提问,如2的两倍是4,2的三倍是6,2的四倍是8,2的五倍是10。那么是否可以说4、6、8、10都是2的倍数,获得正确答案后继续追问学生还能够举出多少有关2的倍数呢?学生向教师提出答案后,教师追问那么2的倍数可以找完吗,有多少个呢?学生回答到不能。之后教师通过总结答案,利用一个式子来表示2的倍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提问问题,应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实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丰富提问内容,从而唤醒学生的积极性,以便于学生能感受但学习的魅力,进而主动的投身进教师的教学当中,推动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英香.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4):42.
[2]陈学智.反复提问,穷追不舍——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现[J].知识文库,2021(09):33-34.
[3]韦翠英.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艺术性[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436-4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