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艾群
湖南省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安化黑茶学校)
摘要:为提升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人才就业率,强化该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文章结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对基于就业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展开讨论,借此明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整体改进方向,增强中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随着电子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与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缺口增加。但中职院校在培养电子技术人才时,学生整体就业能力较弱,导致院校内就业率低,无法解决各领域电子技术人才空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就业为导向,对如何推进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展开讨论,希望给予相关教育工作者建议与参考。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受教师观念、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中职院校的电子应用专业教学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降低着院校的整体就业率。一方面,多数教师依然坚持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课堂实践中的理论教学,课程实训力度不足,学生无法在实践、探究中更为全面的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知识。另一方面,在推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整体教学流程模式化,未能综合学生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没有树立“就业导向”的改革理念,使得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匹配度不足,学生无法获得针对性的电子技术应用知识,弱化着学生知识运用意识。不利于中职院校对多元化复合型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甚至会影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质量,使该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尚处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电子技术应用人才需求量大。中职院校作为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其在教育实践中需要积极推进该专业教学改革,从而为电子产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人才,缓解各领域的人力资源需求压力。具体来说,通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该专业教学模式,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就业导向下,明确本专业应掌握的实践技能、理论知识,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制定更为有效的学习计划,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再者,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需科学设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保障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适应程度,随后在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就业能力符合预期要求,有利于提升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三、基于就业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丰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
在当前时期,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中职院校教师所用教材资源更为强调学科统一性,但内部教学内容滞后,无法适应现阶段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趋势,缺乏新型电子技术、电子工艺。基于就业导向落实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时,需进一步丰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教育云软件,采集、积累新颖电子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实践案例,替换已过时、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学生在更为完整、系统的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体系中,能够更为全面的建立专业知识体系,紧跟电子产业发展潮流,从而快速适应就业活动,有效应用专业知识完成岗位实践中的基本任务。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教材内电路知识中集成电路知识较少,但在电子产业岗位实践中,多数生产活动均采用集成电路。
所以教师可在互联网平台,搜集大量集成电路知识,让学生更为系统的了解集成电路结构设计、知道集成电路外部特性,具有使用、设计集成电路的基本能力。
(二)创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
为调动学生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究就业、从业过程中的技能培训内容。中师院校还应在就业导向下创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确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同时引进新型教育理论、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立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情境。
一方面,中职院校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可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照中职院校学生不能长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等特点,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展开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多形式的实训课程中,学习电路测试、记录电压值变化、完成电子技术应用试验,并在直观体验中了解抽象的电子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应用技能,保障该专业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可借助仿真技术,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使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仿真软件的协助下,为学生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岗位体验感。并且能够在虚拟化仿真情境中,亲子操作电子设备、仪器,体会电子技术应用价值、实际效果。比如教师在“三极管”的教学中,可在“EWB”仿真软件的作用下,请学生根据三极管本身的工作原理,参与电路设计活动,随后在课堂实训中学习、内化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后期的就业环境。
(三)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评价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电子技术、电子设备维护、电子装置制造知识,是为电子产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理论知识、技能实践课程的融合,要求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应用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的具体技能,并且能够适应复杂化、高要求的岗位环境。
但是为检验学生从业能力,分析电子技术员应用专业教学质量,还应在就业导向下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评价。通过阶段性考核、课程考核、实训活动考核、日常考核等方法,判断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进展,针对性解决学生专业学习、参与电子技术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比如教师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电子产品装配项目”,并在教学互动中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自主完成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任务,促进课堂教学中电子产品装配知识、课程实践活动的融合,让学生在短期学习中具有较强就业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在就业导向下,有效开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提升中职院校对电子技术人才的教育水平。中职院校应基于学生就业需求、岗位实践标准,针对性的丰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内容,改进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岗位实践的融合中,成长为符合电子技术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青.中职数学如何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结合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31):30-32.
[2]王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思路[J].数字化用户,2019(035):273-276.
[3]邓永清.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教师,2017(035):113-118.
[4]张军.浅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科学咨询,2018(00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