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谢东丽
[导读] 本文首先明确了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知识的更新
        谢东丽
        龙岩技师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 要:本文首先明确了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知识的更新,然后分析了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最后提出了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中职会计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随着现代企业建设的不断进步,会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应把握这一趋势,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1、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知识的更新
        1.1 理论知识更新更快
        会计信息化与以往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不同,首先,在原来的会计理论上出现很多新的内容,特别是会计假设会在原有基础上重新确定。其次,会计信息化能让会计职能实现不断强化。就以往来说,会计职能主要体现在监督企业业务发展和反映企业经济现状,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使其便于决策。但进入会计信息化后,多数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人员只需要进行数据录入等工作,如此一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代替人脑计算、分析,使得数据更加可靠,其职能得到不断强化。最后,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报告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上,可以快速地形成一份会计报告,不再受时间限制,同时还有多种灵活的报告形式供会计人员进行选择,从而满足决策者多元化的需求。
        1.2 实践指导性更强
        会计信息化对中职会计教学实践产生的指导更加明显,让会计核算拥有了更多样化的方法,特别是借助计算机让原本繁杂的核算过程更加简化,使得会计核算的准确率和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除此之外,在信息处理方面也越来越简单,只需要通过信息录入就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使得会计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2、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信息化手段常态化不足。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不理想,首先信息化手段常态化不足,虽然个别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但是缺乏深入同时也过于流于形式,如此一来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价值大打折扣,学生仍然不能深入理解会计知识,干扰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工作的展开。
2.2 软硬件设施建设有待于强化。软硬件建设工作待于进一步强化。会计专业属于中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不注重会计专业教学软硬件投入主要是中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有限,软硬件更新速度较慢,校园网络平台的搭建及WiFi的完全覆盖,使得会计专业实现信息化高效建设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2.3 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师的教学理念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从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待于全方位提升,急需完成教学理念的有效更新。现代会计教学绝不是单纯的板书教学展开那么简单。一定要及时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会计专业的信息化需求。其实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调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不仅仅体现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教学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当然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是朝夕的事情,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但是现代中职院校的教师总量有限,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发展十分不利。


        3、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3.1 促进辅助平台建设,培养专业的教师团队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符合专业建设需要,同时也符合中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找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致力于辅助平台搭建,强调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的建设。促进中职会计专业软件更新速度的提升,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平台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师生之间也可以就具体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训练强化沟通。关注信息化师资培训工作常规化发展,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使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有机整合起来,促进教学效果提升。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工作量问题,培训工作可以结合实际课程安排灵活调整,但是要注意校内外的结合,注意系内外结合,多种方式并用,让教师轻轻松松完成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多尝试,多应用,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
        3.2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教学互动
        首先,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应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视频发给学生。学生在平台上查看教案,并结合学习任务观看课程视频。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监控学生的预习效果。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是课堂的教学部分。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时发送教学资源,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第二段是课堂讨论会,教师可以在会上集思广益、投票和讨论。第三段是课堂检查。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安排课堂练习,主要是学生回答问题并提交。最后,在课后复习中,教师可以安排考试和作业,检查和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3.3 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纳入评价体系
        促进信息化素养培养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纳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中职院校的学生对比本科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但是可塑性理想,但是抽象思维差,直观内容学习更符合他们。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学校强调会计信息化课程相关的网络平台,提供适合中职学生的网络精品课程,同时教学会计信息化素养直接纳入到现代会计展业评价模式中,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一起利用起来,例如目标性引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层次性的深化改革等等,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为会计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切实的保障。
        3.4 调整教学结构,化理论知识为实践能力
        首先,校方要加大会计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其次,在教学中老师借助实践课程,将学生分成特定的小组,并利用信息化资源等多种渠道寻找企业案例,分配到各个小组中,使学生协同合作完成会计工作;如笔者在上实践课《支票的填制》时,课前将总任务“填制现金支票和办理支票结算业务”分解成三个子任务:填制手工支票、填制电子支票、支票结算。借助网络平台,笔者把这三个子任务分别分配给全班三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利用QQ或微信在组内开展学习探讨活动,再在实践课上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第三,校方加强与现代化审计公司、会计公司的交流合作,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定期的组织讲座学习,并邀请业内专业的审计人员、会计人员进行讲授,丰富学生的会计知识。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参观的平台,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际的工作状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实际的发展中肩负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任,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应积极进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实践内容与教师资源的整合,实现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转变,努力培养专业素养高的技术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红雨.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职业,2018(36):95-96.
[2] 路昌文.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9(9):20.
[3] 刘华.信息化背景下“三中心两平台一机制”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2):147-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