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莲
安徽省芜湖市清水小学 安徽 芜湖 241121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数学作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作业模式,让学生重拾 “做作业”的乐趣,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从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设计多层的课堂作业,重拾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课堂作业就是要在课堂中进行的练习。在小学各个年级段,数学课堂作业都是少不了的。
1.分层设计,让作业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应提供不同的作业“产品”,让学生自主挑选,即开设“作业超市”,或从“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等几个模块进行设计,以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练习,让优生“吃好”,让学困生“吃了”。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学有思想,玩有智慧,上课专注,作业用心。
2.创新形式,让作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业布置的形式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承载学生的点滴变化,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每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应当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快乐和幸福、辛劳和收获,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改变过去单纯重复的、抄练的传统作业模式,向丰富多样的任务型作业模式发展。
3.实际应用,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本着这一目的,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
例:三年级复习完“计量单位”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小强早上6( )30( )起床,用了2( )很快刷完牙洗好脸。吃过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的向离家500( )的学校跑去。中午放学后,小强一回到家就坐在高80( )的桌子旁做作业。傍晚6( ),动画片开始了,他从电视里看到体重大约3( )的大象。吃完晚饭,他复习了一会儿功课,( )时准时上床睡觉。
(1)请你帮小强补充完一天的日程记录。
(2)请把你一天的日程安排也记录下来(运用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
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充分发挥作业的资源利用与开发功能,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5.自主开放,让作业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业和课堂教学一样,理应担负起发展学生潜能的重任。让学生在作业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积淀良好的底蕴。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堂结尾前,对学生可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题。
生1:请你测量出学校草坪的长与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生2:量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长与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生3:画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长方形。
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就会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再如,五年级学过分数大小的比较,像 和 这样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比大小,常规的方法是“先通分”,但是在设计这样的作业练习时,可打破这一常规来进行变式设计。“你能用哪些方法来比较 和 的大小?”
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得出下面的各种方法:①化成小数比;②画线段图比;③化成同分子分数比;④化成同分母分数比;⑤与1进行比较。再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着学习主人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中得到发展。
二、开放自主的课外作业,体验自我价值
在小学里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要在这40分钟内完成新课的教学,仅凭课堂作业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以此来巩固、强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1.巧设“天天练”,学生从不厌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天天练”,并允许他们在本子封皮上写上自己最满意的一句话,作为作业前的提醒。如有的写“每日一练 学而不厌”、有的写“时间有限 不能不练”等等。
所设题目尽量民主且“少而精”,做到每题都具有代表性,能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平时学得轻松快乐,每次布置家庭作业总会喊“老师,再来点刺激的,不刺激的题不好玩。”从而达到了“要我做”为“我要做”的目的。当然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需要自主选择,自我调控,引导他们参与作业设计的全过程,变“要我做”为“我愿做、我能做、我乐做”的事情。
2.善用“错题本”,问题形式变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的错误,或知识理解上出现的偏差,我们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错误出现的原因。有时错题改完了并不算完,学生是不是真正地形成了数学能力呢?教师还要把这类问题多变换几次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不再出错为止。
为防止重犯错误,我让学生每人又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当天做错的习题记录下来,并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如何改正,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对于教科书上的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也积累在错题本上,由小组长不定期检查,一周或两周时间抽出一节课让学生翻看、交流近段时间的错误记录。并针对一段时间的易错点,我还采用让学生自己出自测卷的方法,要求出卷人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习题,意在进行巩固、检查。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精编“手抄报”,知识连成串
作业设计,还应当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应用。让学生精编“数学手抄报”,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体系。
具体做法: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分板块整理,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等等。
当然,除上述情形外,数学作业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作为数学教师,更应加强研究数学作业的设计,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找到乐趣,找到自信,从而在快乐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