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以大班体育活动“翻大山”为例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翁丽红
[导读] 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用肢体动作探索与发现学习的契机
        翁丽红
        南平市建阳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用肢体动作探索与发现学习的契机,在运动中蕴含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可能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幼儿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互学、教师助学等学习过程,帮助幼儿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最终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下面以大班体育活动“翻大山”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体育活动开展中为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丰富的感知体验,追随幼儿的兴趣导向,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可能。
        集中活动开展前,一方面需要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兴趣中的课程价值。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在收拾整理垫子时候,洋洋爬上4层的垫子上面,摆出“大王”的风范,引来周围“崇拜”“羡慕”的目光,也激发了小伙伴的挑战欲望,大家纷纷用各自的方法上了“垫子山”,在上面得意洋洋起来。。。。而上不去的孩子也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尝试。活动结束回到班级,一些孩子还在津津乐道的讨论翻越成功的喜悦。
         大班的孩子经过两年多年的幼儿园生活,在身体发育上已有了飞跃的发展,在动作技能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体力明显增强,喜欢尝试一些新奇、富有挑战性的动作、玩法的活动。跑、跳、攀爬是大班孩子较喜欢做的动作,因此基于幼儿的兴趣设计了“翻大山”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挑战不断增高的垫子山,及在解决问题中促进了幼儿间的合作和情感,使幼儿在运动游戏中得到了情感、动作和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初始巧设“挑战”,创设富有复杂思维过程的深度学习。
        富有挑战的活动蔡有课能产生负责的思维。
        1.第一次游戏,翻越“螃蟹山”,幼儿组队两列,站在起点处,鱼贯式翻越“螃蟹山” 。
        2.集中讨论:如何轻巧的翻越“螃蟹山”,帮助幼儿梳理翻越的有效、安全落地的正确方法。(1-2种)
        小结:要利用助跑、跳跃、手臂支撑的办法来帮助我们翻越。
        3.再次游戏,鼓励幼儿调整动作提高翻越的速度。
          在以往的体育活动中,一般是教师设置好挑战,示范讲解,帮助幼儿解决难点,而在此次的活动中,给予幼儿宽松氛围,用自己的经验来完成挑战,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为孩子提供多种成功经验学习的可能(助跑、支撑的、脚踏、手臂力量的利用),在幼儿群体中建构学习共同体,互助学习,解决问题。在互助的过程中,分享的幼儿很好的表述了自己建构的经验,将零散的实践经验梳理提升。在对他人不成功的分析中也很好的进行了高阶思维的练习。
三、给予主动运动的契机, 引发丰富的学习结果的深度学习。
        主动学习是由学习者发起的学习,也是学习者创造性地学习。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幼儿发起的主动运动,更容易引发创造性地运动,促深度学习的达成。在组织幼儿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以计划———执行———反思——再实践的组织形式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计划目标,自主执行计划,通过回忆尝试反思与评价。从而引发幼儿主动运动,深入思考。
        游戏升级,挑战逐步升高的垫子山,进一步提升手脚并用的技能。
1.幼儿自由组队,团队挑战翻越一定高度的“狮子山”,并记录过关人员信息。
        2.集中讨论:如何通过集体的力量通过
3.再次游戏,翻越不断增高的“狮子山”,提高团队合作力。
         引导幼儿积极挑战,互相分享经验,互助登上大山,并做好自我保护。  
        4.分享胜利。引导围绕勇气、助跑速度、脚的用力方式、手的抓握、不放弃的经验。
         活动始终围绕“大山”“合作”这一主线引导幼儿活动。游戏化的组织方式促进幼儿积极参与,不断增高的“大山”为每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退位,学习共同体的打造,在定向任务的挑战中,为完成计划目标,孩子们发生了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评价式学习。每个环节中的交流、展示、评价,都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体验成功。由于孩子的经验、能力水平的不同,所以翻越大山的方法不同,在丰富的挑战互动过程中,幼儿习得的经验不是唯一,而是X,或是X+自我,从而建构了每个孩子自己的新的经验的产生。
         其四,在充分的教学引导下, 促幼儿在深度学习中批判建构。
         学习离开了教师的充分的、有深度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一种自学,且“因没有教师的引导而很难真正登高望远、知明而行”。 弗雷德里克斯(Fredricks)认为,只有同时从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知这三个维度考虑才能真正达到当今学校成功所需的深度学习。 这意味着,教师的引导只有让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可能实现学生课堂深度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5层高的大山挑战,唤醒幼儿的原有翻越的经验,通过同伴的观摩挑战,梳理成功轻松翻越的经验(助跑,起跳、支撑、抓握等)。由于幼儿的能力、经验的不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组队,打造学习共同体,挑战团队,引导团队在共同迎接问题挑战的来临,并提出要求“每个队员都必须通过”。在活动中,随着山的不断增加高度,势必有孩子不会过,如何解决呢?我们看到孩子们通过“示范”“讲解”“身体接触”“托起”“加油鼓劲”等方式来助力团队伙伴完成挑战,同时弱小的孩子在不断的外力帮助下也很好的坚持、不怕困难,不气馁,在完成任务时小脸上绽放的自信、满足的笑容,让我们体会到体育活动中除了锻炼、还有学习、互助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和对幼儿良好的品德、人格塑造,实现了多元的发展。
         深度学习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因此深度学习所致力于实现的一系列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质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所以,“翻大山”的挑战不因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应该在活动后继续为幼儿提供挑战、练习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持续性的学习。同时, 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应基于幼儿的过去,重视幼儿的现在,更着眼于幼儿的未来,注重跟踪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给予反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充分肯定幼儿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