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瞿甜
[导读]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类型
        瞿甜
        常熟市文化馆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215500

        摘 要: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类型,作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音乐,有着非常突出的审美价值与文化理念,对音乐教育的完善与发展大有裨益。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的内容,既是民族音乐自身传播与传承的需要,更是音乐教育日益完善的表现。
        本文从民族音乐的内涵与特征入手,首先探讨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包括其在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层次、传承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审美能力发展乃至综合素养提升中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深化音乐教育是现阶段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与重要举措。在音乐教育资源中,民族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并且,随着音乐教育理念日益完善以及音乐教育实践不断深入,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还会持续凸显。正如李岚清所说“不仅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青少年一代的民族音乐素养”。然而,就目前音乐教育中的实际情形而言,民族音乐显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在西潮的冲击下,民族音乐被许多人视作老旧、无聊的象征,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更是有凋零消亡的危险。文章基于此,对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民族音乐界定
(一)民族音乐内涵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艺术,不同地区、国家的人们受自然环境、发展历程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不同的音乐类型,此类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被通称为民族音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灿烂的音乐发展史,甚至可以说,民族音乐与中华民族相始终。目前,关于民族音乐的研究虽然汗牛充栋,但民族音乐的确切内涵并不明确,甚至可以说,只要民族并未消亡,民族音乐创作中所产生的音乐都可以称作民族音乐。事实上,在音乐届民族音乐的内涵要相对下载,它一方面指民族民间音乐,即产生于民间社会,有着鲜明民间色彩的音乐体系,如戏曲、民歌等,另一方面也指具有中华民族音乐审美特征,特别是五声色彩的音乐。民族音乐在不同的场域有不同的表述,当前,一般将民族音乐界定为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背景下历史地形成的音乐。
(二)民族音乐特征
        民族音乐是在民族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性格的音乐,因此,民族音乐的本质特征是民族性。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是数千年文明发展历程在音乐中的凝结与物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有着独特的审美形态与丰富的人文内涵。我国民族音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道德性。这和我国古代将音乐视作教育手段有着很大的关联,春秋时期,以六艺为教育内容,乐就是是其中的重要类型,仅次于礼,因此古代社会,也被称作礼乐社会。后世的音乐创作,无论是宫廷雅乐亦或民间俗乐,在思想形态都未能超出人伦道德的表现格局;其次,生活性。民族音乐虽然涵盖多个不同的门类,民间音乐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民间音乐是各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创作的出来的,同时也是服务于日常生活需求的音乐类型,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比如劳作中的号子歌,又如婚礼中的喜庆乐等。
二、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丰富音乐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
        随着音乐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音乐教育中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目标逐渐从课程教学发展为学生培养,先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课程、教材、大纲等日益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所取代,同时,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传统的音乐教育资源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常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进一步从民族音乐体系中开拓教育资源成为当前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手段。民族音乐作为民族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音乐,涵盖的音乐教育内容为数不少,从民间的民歌资源,到戏曲音乐,再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如琵琶、古筝、二胡、笛子等,都是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有效提升民族音乐教育效能的重要资源。
(二)提升音乐教育层次的有效凭借
        音乐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教育而言,同样如此。音乐学科是以音乐为核心内容的学科,兼有知识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等多种价值,充分发挥好、实现好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必然使命。但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音乐的价值有被分割、弱化、缩小的态势,相当一部分教育者将音乐教育活动等于音乐乐理的学习以及音乐技能的训练,音乐教学活动由反反复复地歌唱练习或者器乐训练所充斥,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价值与人文内涵感受的并不多。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引入,是提升音乐教育层次的有效凭借。民族音乐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追求,这些都是提升音乐教育层次的重要保障。
(三)传承中华音乐文化的必然举措
        在我国漫长的音乐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而中华音乐文化同时也是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在丰富传统文化内容,塑造传统文化性格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深入,西方文化大范围传入我国,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更使得西方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达到了无远弗届的地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沉迷与西方音乐的同时,对中华传统音乐乃至其背后的音乐文化、传统文化弃如敝屣,中华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且相比于其他传承方式而言,教育传承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具有组织性、系统性,在音乐教育中突出民族音乐的地位,不仅是丰富音乐教育内容的实际需要,也是传承中华音乐文化的必然举措。
三、强化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发掘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教材仍然发挥着最为主要的教育作用,是教师教学环节中的核心参考资料,充分发挥好教材的教学价值是提升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与有效手段。对此,教师需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在当前的音乐教材编写中,戏曲音乐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音乐是传统戏曲中的配乐,我国是戏曲大国,不同省份乃至不同地区都有形式迥异的戏曲艺术,如京剧、淮剧、越剧等,此类戏曲的音乐上有着很强的特征,是学生了解戏曲文化与区域文化的重要媒介,又如,民歌是我国传统声乐中的重要内容,民歌形式多样、自由活泼,且不同区域的民歌在调子、内容、情感上也有着较强的差异性,教材中有关民歌,尤其是经典民歌的内容同样为数不少,做好此类民歌的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与价值。除了直接引入民族音乐以外,大量民族音乐被应用到现代音乐的创作中,从现代音乐中发掘民族音乐的元素,也是充分实现教材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价值的有效手段。在当前流行的歌曲中,如《我爱梅园梅》等中有着不少的民族音乐内容,其以汉族五声调式为基础,对学生更好地掌握民族音乐的特性大有裨益。
(二)开发乡土中的民族音乐资源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音乐作为世界音乐中的重要类型,在音乐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艺术专业的音乐教育中虽然涵盖了部分民族音乐的内容,但相比于民族音乐的丰富性而言,只能算是“管中窥天”,大量具有独特审美价值以及民族文化内涵的民族音乐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弱化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与地位,因此,积极地开发乡土中的民族音乐资源成为当前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必然要求。民族音乐扎根于民间,与乡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乡土社会不断消融的今天,民族音乐,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地方性民歌、仪式歌曲等,了解、掌握者越来越少,对此,音乐院系可以派遣工作组到深入民间进行采风活动,将地方民歌资源以及其他仪式活动中的音乐以录音、录像等形式记载下来,作为教育活动的辅助工具。当前,人类已经发展进入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网络也是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音乐院系可以建立相应的民族音乐数据库,将搜集来的民族音乐资源整理、归类上传到音乐库中,便于学生自学。
(三)创新流传中的民族音乐形态
        对任何艺术形式而言,创新都是其永葆活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得以在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得以继续有着深厚的教育价值,不仅在与内在的历史文化意蕴以及独特的审美表现,和民存续下去的根本动力。民族音乐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族音乐自身能够紧随时代潮流而不断发展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创新流传中的民族音乐形态也就成为强化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教学中重要作用的有效策略,当前,流行音乐领域盛行的所谓“中国风”,其本质上就是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特别是京剧艺术,在不少流行歌曲中都有独特的表现,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在民族音乐中,器乐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我国器乐发展源远流长,经典曲目众多,如《渔歌唱晚》、《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等,不少民族器乐被改编成现代音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二泉音乐》就是根据二胡曲《二泉映月》旋律和意境改编的。民族音乐的创新还体现在民族器乐在演奏中与西方音乐的融合与贯通,最为典型的便是钢琴成为民族企业演奏中的重要伴奏工具,钢琴音色丰富、音域宽广,其伴奏对民族音乐审美效果的呈现有着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结论
        民族音乐是我国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黏合剂。不仅如此,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对音乐教育资源的丰富乃至音乐教育层次的提升都有着相当不错的教学价值,教师需要从传统文化复兴的角度出发,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发挥好民族音乐的教育价值,全面提升民族音乐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远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科研,2015(10):00108
[2]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2015(6):140-144
[3]翟思铭.让钢琴如何更好地伴奏民族乐器[J].考试周刊,2015(36):39
[4]张丽艳.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北方音乐,2015(07):55-58
[5]孟天屹. 民族音乐资源与高校音乐教育[J]. 黄河之声, 2017(3):56-56.
[6]张蓓蓓.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 北方音乐, 2017, 37(3):248-248.
[7]孙志虹, 刘峥, 刘俊杰. 传统茶乐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影响[J]. 福建茶叶, 2017, 39(6):101-102.
[8]张晓霞.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评《音乐教育原理(第二版)》[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5).
[9]何慧兰.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15):89-89.
[10]李晓莉.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 北方音乐, 2017, 37(5):166-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