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龙婧
[导读] 素质教育的当下,良好的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龙婧
        湖南省浏阳市道吾小学 湖南 浏阳 410300
        摘要:素质教育的当下,良好的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感悟音乐,陶冶情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意义非凡。不过在三年级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也需要关注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双基训练,把握音乐教学基础,才能有效推进教学,并在音乐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因此,这里围绕着小学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策略做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策略;三年级
        引言:识谱教学是音乐中最基础的一个阶段,同时其也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正是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最佳时期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摸索、尝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教学。
        1识谱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在三年级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少音乐教师持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学生能够掌握歌词演唱,歌曲唱的准不准没有大必要,而也有教师认为,掌握音乐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思维、整体能力才能获得提升。面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关注歌谱教学,尤其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思想意识刚形成,是识谱的重要阶段。学生具备良好的识谱能力,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将有很大的改变,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效果。因此,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做到均衡发展,既要具备良好的歌唱能力,也要具备识谱的能力,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
        2目前小学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现状研究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学生而言,十分关键。在传统的摇滚音乐教学形式中,学生只能与老师一起唱歌,这种教学往往是被动的,效率低。随着教育改革的加快,音乐教育越发注重乐谱的教学,乐谱教学是音乐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但乐谱学习比较抽象,特别是演奏图谱,更多学生无从着手。就目前环境来看,一些学校直接就取消了识谱教学,或者仅仅讲解一小部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音乐主要是对节奏、音准的把握,而识谱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尽管对于三年级学生识谱教学比较困难,但需要教师客观的认识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更好的满足学生发展才是关键。
        就目前的音乐课程教育来看,学生都处于一个学习音乐比较困难的时期,只要学生平顺的度过学谱阶段,后续的音乐学习将非常轻松,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掌握也更牢固。不过早期的识谱教学存在这种问题,就是识谱时间投入多,效率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音乐的教学进程与效果,甚至导致不少学生与教师有轻视的态度,不愿意花时间去对待。目前的音乐学习课程被很多人视为一门次要课程,每周两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教师教学形式传统,学生很难获得有效的兴趣。因此,对于识谱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讲究兴趣,才能推动学生发展。
        3提高歌谱演唱能力的方法
        3.1采取词谱结合开展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其实有很多歌曲可以采取唱歌谱与唱歌词一同展开教学。比如说,在实际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学生一边唱歌,一边记歌词,在唱歌、记歌词的环境下熟悉音乐的旋律,把握好旋律对于掌握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一方面,有的歌曲歌谱反而简单易懂,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歌谱的学习,带着学生唱节奏,等学生掌握相应的歌唱技巧,再去歌唱,反而歌唱更流利,准确性也更高,能够唱出不错的音乐效果,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效。
        3.2采取先分后合教学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识谱教学,很多时候会遇到困难的点学生难以有效了解。这种问题时常发生,教师不可以忽略这种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试着将困难的点进行独立教学,加强难点、重点的讲解,从一个点到一个面的学习,循序渐进更利于学生发展,等到问题解决再进行全曲视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歌音乐的喜欢也会更上一层楼。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的大胆尝试,如对于歌谱演唱时,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分句、分段,根据具体的问题做对比,根据对比挖掘不同点,让整个视唱歌谱环节更高效。另外,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自由音乐节奏锻炼,如常见的就包括了划拍、击拍、手势等方式,也可加快学生歌曲的学习,借助这些方法学生可以获得更深了的教学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3.3通过器乐进行辅助教学
        在音乐课堂,音乐是不可以缺少伴奏音效的,因此小学课堂时常会出现各种乐器,如钢琴呀、小提琴等各种乐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发现,有乐器演奏的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效果也更出色,同时反应的学习效果也更好。所以在进行识谱教学中,合理利用乐器演奏其实对学生歌唱,掌握歌谱有着很好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接触各种乐器,如电子风琴、古筝等,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使用乐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更好的推动学生发展。
        3.4运用图形谱识简谱
        各种图形符号使具体编号的音乐符号可视化古典乐手,它们易于理解,简洁明了。在音乐识别的过程中,将各种图形符号用于基础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基础教学水平。图形符号的巧妙使用可以使一些学生具体化,并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可以理解并记住这首歌和音乐,以便更好地感知摇滚音乐的本质和节奏。简洁,流畅,清晰的图形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减轻了他们学习知识的负担。这尤其适合三年级以下和年龄段的学生。
        3.5注重对学生节奏感和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有听觉感受的艺术,而听觉是最直观的。当学生知道如何慢慢欣赏音乐时,创作音乐的节奏就会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在识谱时,学生应该培养他的节奏感,掌握音乐教学的节奏。音乐的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节奏的掌握。节奏感主要表现为音乐的完整旋律。它是乐谱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掌握学生的节奏和节奏对音乐符号的识别有很大的影响。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熟悉节拍,再学唱整首歌,教这首歌的乐谱,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效率,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欣赏歌曲《多来咪》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巩固学生对DoReMi名称的记忆,并在欢乐的演唱中进行音乐创作的表演。同时能够通过唱歌和欣赏歌曲以及音乐创作活动不断培养到学生的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深刻记住DoReMi的音调。
        结束语: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表现,但我们也不要淡化了教学过程的质量和结果的有效性。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从而走进音乐,感悟音乐。
        参考文献:
        [1]陶红.小学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18(24):79.
        [2]王晓云.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20(11):187.
        [3]殷雅丽.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2020(48):103.
        [4]朱嘉倩.如何在小学低年段进行音乐识谱教学的节奏训练[J].新课程,2020(48):211.
        [5]何啸.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加强听音视唱识谱教学[J].考试周刊,2020(59):155-156.
        [6]刘赛琴.小学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策略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