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廖莹樱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
        廖莹樱
        广西宾阳县芦圩完全小学5304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重视,如何构建小学音乐教学活力课堂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最多的课题。音乐本身具有强大的魅力,通过舒缓、欢快的旋律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放松身心、投入学习,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小学生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彰显出自己的音乐天赋,打造出具有活力、动力、感染力的音乐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最具影响力、时代感,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拨动每个人的心弦。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使音乐课堂添加更多的活力,从课上、课中、课后形成一条动线,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在音乐的律动下彰显朝气和活力。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应当开展创新教学,使音乐课堂散发光彩,伴随音乐的主旋律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沸腾起来,使音乐课堂增加更多的亮点和趣味,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享受音乐带来的体验感。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以往小学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目标与学习成绩相联系,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缺乏音乐课堂中该有的活跃氛围和趣味性,同时消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多种教学方式,将新颖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行动力,还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小主人。
        (二)缺乏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由主观意识和习惯的养成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按照教案内容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聆听,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身经验的运用,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探求和思考,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融入肢体动作,增添课堂活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学习氛围,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小学生天性活泼,本身就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他们对新型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因势利导,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性格特点来创设多样化情境。在现代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基础上添加一些肢体动作,让学生们伴随音乐的旋律,结合肢体动作,锻炼他们的四肢协调能力。教师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教学资源,有很多动听的歌曲搭配上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非常和谐的画面,能够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带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打造开放性的音乐课堂。


        例如,在学习《西风的话》这节内容时,主要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通过学习能够从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并运用不同的音色表示出西风的话不同的性格,使学生们能够懂得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发声练习,相互评价,并思考秋天是怎样的一个季节?还可以模仿风吹作为发声练习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教师进行指挥,每一个学生都是小小表演家,借助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完善音乐的美,指导学生采用舒展自然的音色演唱歌曲,能够展现歌曲的抒情意境。学唱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加工设计,如:在学习歌曲中加入肢体动作,能够便于学生牢记歌词;填词、填句的方式来进行练习,还有就是歌曲接龙的形式等多种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创设出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情境,在此情境下共同欣赏《西风的话》,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更加有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开展趣味合唱,增加学习动力
        合唱艺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意志品质,在训练过程中,合唱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最基本的姿势训练到呼吸训练,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合唱中更讲究学生的整齐性,在合唱中有这样一说法“起得整齐,收得干净”,让学生能够清楚参加合唱社团的目的,了解合唱社团的功能,从中收获乐趣、收获知识、收获美好。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合唱来创新教学设计,合唱的方式有很多种,男女合唱、群体合唱等,在课堂上要彰显学生的青春活力及创新思维,更要突出音乐课堂的开放性和随意性。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歌曲进行合唱,男女合唱、分声部合唱、同声合唱、混声合唱,还可以将学生分成3-4个小组结合歌曲风格分段合唱,使合唱风格更加多样化、创新化。
        例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时,这首歌曲相信每个人都并不陌生,耳熟能详旋律优美、欢快,在唱歌过程中能够使人激情饱满、热血沸腾,主要让学生进行分段学习,将歌曲氛围ABC三大段,再简单搭配上一些打击乐器,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播放这首歌曲,先让学生感受独唱效果,再让他们感受合唱效果。学生在歌曲中能够体会国家的山河壮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不由自主地开展合唱活动,感受合唱歌曲带来的艺术感染力。为此,在潜移默化的形势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也是日后歌唱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效提升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与音乐教学的教育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够渗透每个人的心灵,教育也是师生之间心与心传递的过程,我们应当坚信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是当前教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构建活跃课堂更是当前重点教学工作,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可以轻松自如地互动交流,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积极参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雪,王磊.浅析提高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民族音乐,2021(02):101-103.
        [2]许春艳.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智慧,2020(36):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