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伟新
四川省攀枝花市密地外国语学校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微课运用信息化手段,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兴趣,有利于学生增强相关技能,有利于课堂内容的丰富和具象化。本文基于初中美术的课堂内容,将微课融入其中,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微课;初中;美术;信息化
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而美术,是一门艺术,也是审美,而基于微课的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实物能够全面了解,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提升职业素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
一、微课在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构建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由于技术、资源等客观限制,导致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从美术纸质课本中看到相关实物,对实物或者素材了解并不深,仅仅只是有片面了解,从而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较为单薄。因此,初中美术课程需要融合信息化手段,增加微课教学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微课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学习内容、过程、素材碎片化,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练习测试、反思总结等,其教学时间为5-8分钟,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时间比较短,每一个微课里面的知识点较少,重点容易突出,“情景化”更多,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素材。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可以有效提高教育和学习效率,让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使得美术课堂从传统的面对面口述、讲授,转变为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更为具体的素材或实物,利用微课重点内容的突出讲授,可以节约教师讲授的时间,学生也能够更快、更高效的吸收知识[1]。其次,除了课堂以外,学生还可以在课下,利用碎片时间,通过反复观看微课内容,进行美术知识点和技能的反复梳理和训练,从而使得师生达到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线上线下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创造一个学习难度小、思路清晰、学生想学的良好氛围。
为使得微课在美术课堂上的教学更加顺利和合理,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性、多元化、科学性、包容性这几方面,把握好创新的核心和本质,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解答,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包容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做到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二、微课在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确立整体课程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由于对于学生有着德、智、体、美、劳等方方方面面的培养,美术课程从审美、感知、创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养,因此,此课程目标不能够仅仅以完成任务为单一目标,应为多元化目标,多方位引导学生的感知力、审美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等[2]。因此,为确立整体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贴合学生实际情况,不盲从使用课程标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立整体目标后,将其细化到每一节课,并分析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第二,不断调整教学风格和目标。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后,还需要不断调整,运用合理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并能够完成相关任务,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以学生为主,每一个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都不一样,差异化的需求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微课课堂构筑差异化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因材施教[3]。以美术课中,欣赏雕塑作品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多种雕塑的微课课程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和了解关于雕塑的各种素材,将二者相互融合,调动学生对于雕塑线条的感知和艺术的感受,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层面、维度了解雕塑艺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雕塑的线条美是如何体现出来等问题。另一方面,增加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视频学习、分享讨论等方式,再融入自己的理解,对此进行临摹或者自己完成一个雕塑,从而深化对雕塑的理解,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初中生多思维活跃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短时间的讲解,同时为学生设置情景,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给微课配上图片、声音、背景音乐,从而给初中学生一个更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和感受,让学生能够更高效的在短时间里掌握重点知识[4]。例如,中国山水画的课堂中,可以利用微课和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中国的大好山水,配以水流声、虫鸟叫声,并加以适当的闭目想象,然后画出自己所想。其次,在课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课下开放自由的讨论学习和思考的环境,并为学生开办画展等。还可以利用AR、VR、AI等智能工具,为学生建立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做到身临其境,例如,欣赏建筑艺术课堂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欣赏到国内外著名的建筑物,可以利用AR、VR、AI等智能工具,做到让学生能够身处其中,学有所获,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全面的对比,感受不同建筑的不同魅力和美。
结束语:总而言之,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微课相结合,融入信息技术,确立整体课程目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使得教学效率更高,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感官感受,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跃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美术翻转课堂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1):62.
[2]翁宏国.探索美术教学信息化新思路——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初中美术教育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2):90.
[3]汤磊磊.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112-113.
[4]温尖兵.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2020,(3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