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白雪 戴雨婷 姚凯琳 于志平 蒋钰双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12399
摘要: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员都能够较熟练地应用英语,在就业高标准下,英语就业市场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为例,结合多方面调研,分析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提出有效的提高英语专业人才自身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就业;竞争力
一、英语专业人才当前的就业形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英语方面的人才已不再像多年前一样稀缺珍贵了。在如今,但凡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讲英语,甚至有的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和自我的学习,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去交流去工作。因此在这种大情况下,英语专业出身的人才的就业问题面临极大的挑战。早在1997年,《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北方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就显示:人才市场供求规律因盲目扩招而被扰乱,非英语专业的人才的英语技能的强化和职业语言日益呈现专业性、技术性、情景性。因而单一的外语尤其是英语毕业生的模式很快就会不适应将来的岗位需要。
现如今,英语不仅仅知识一门学科,更多的是则是一项技能、一个工具。由于英语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很多人不能够满足整个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因此,在就业高标准之下英语专业人才如何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二、提高英语专业人才自身竞争力的对策
1.提高英语专业能力素养
英语专业人才最基本的还是提升英语的听说能力,英语虽然是一个工具,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娴熟。这一点虽然看似基础,但有相当大一部分英专生到了大三大四可能都还没办法非常流利地说英语。很多同学或者想保持低调或是归咎于自己的性格,他们会习惯地去回避一些本可以去公开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英语演讲、英语辩论或双语主持等,英语能力没有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不知不觉中使得自己的英语水平长期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
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鉴于大学生在校生活期间,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为新媒体学习软件被广泛应用提供了很大空间。新媒体提供的資源极其丰富,电子产品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大学生如果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可成为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例如我国的喜马拉雅,是一个电台类型的网站,从手机客户端或者APP里都能找到对应的入口进入。电台里有很多英语学习的资料甚至有托福口语满分的专业人土的音频供大家学习参考。学生可以通过收听电台可以锻炼英语口语技能,日积月累会有显著的进步。经常收听这些电台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2.突出英语专业专项特长
很多英专生在学英语的时候,精力分配得相当“均匀”,总是将听说读写这几项泛泛地练,结果给人的印象也不突出,和其他专业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专业优势不突出。
因为每个学生的时间精力都有很限,追求文体两开花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如果英专生想从英语中获得竞争力,最好就在“听说读写译”中先选择一项去钻研。根据自己的兴趣,把精力先聚焦在某一个点上,通过看书、看论文或看网课等,然后加上大量的练习,力求在特定的一方面做到比大部分人都要“懂行”。比如专门研究英语写作、专门研究英语发音、专门研究英语演讲或专门研究翻译等,到了职场上后就会发现有“特点”的人往往更有竞争力、也可以容易被人记住。人们会记得他,因为他特别会写英语文案、或发音特别标准、或口语特别流畅、或特别懂英语演讲等,而不是抽象的“会英语”。所以如果英专生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妨先从某一方面去专研,让自己变得有特点,而不是四平八稳。
3.优化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根据对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的调查,老师们表示其实现在有很多适合英专学生的岗位,但是事少钱少抑或是事多钱多,并不符合大家“事少钱多”的理想需求。因而对英专生而言,找到一份有价值的、高薪的岗位并非易事。大多数院校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培养采取3+1模式,其实就是三年用于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及教育理论,大四参加教育实习,而前三年参与实践机会又比较少,很难学习到满足他们自身要求的知识。而且,大多数英语专业的课堂采取传统的课堂来教授知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机会去思考,只是一味的去接受,不愿提出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也逐渐失去了对于学习的兴趣。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对于英专生而言是个很好的发展提高自己的途径。创新意识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直接联系,学校要为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英语专业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积极通过创新创业平台以促使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能够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强而有力的竞争力。在实践与不断学习中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这样才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这样才有精力去把英语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实现一定的跨领域上的一个创新。
4.注重多元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综合能力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最终都将步入社会,学习适应市场的知识和提前培养工作能力可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而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帮助英语专业学生适应市场。有一种英语叫做专门用途英语,又称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指的是为满足特定领域的英语需求,为学习者专门开设的英语课程。本篇提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附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高校综合人才培养方案,如以“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科技”等方面的复合培养模式。以“英语+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高校可以开设英语与法律结合的课程,如法律英语视听说,中西法律文化和审判实务与庭辩技巧,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在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文化内涵和实务能力。
三、结语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难,竞争压力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就业竞争力最终只凝结在学生身上,但要真正改变英语专业人才在就业中的劣势地位,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各级教育部门、高校、社会等的共同努力。从根木上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英语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就业中变劣势为优势。
参考文献:
[1]郭萱仪.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探赜. 《成才之路》.2018.
[2]理清.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孙奇.探究新媒体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策略.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
[4]连毅卿.新时代“英语+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5]季红琴.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吉首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