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互动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陈丽珍
[导读] 英语是小学时期的关键学科之一
        陈丽珍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二实验学校  
        摘要:英语是小学时期的关键学科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主要对象,在课改期间教师需及时转换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强化他们综合语用能力、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及学习能力,期间秉承素质教育下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增加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方式来完成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证他们在对所学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索互动教学实践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导向;课堂互动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及时转换传统教育思想,根据实际学情对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创新,期间必须真正做到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视为最终教学目标,同时还需体现出英语学科交际性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在课上使用所学知识自然交际,展开高效互动教学,从根本上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当下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课内存在三大明显问题:第一,过于重视读与背,忽视了对学生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第二,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偏重于分析考法,忽视了对正确学法的传授,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仅限于应试,无法体现出英语教学的价值;第三,教学过于模式化、语法化,同学们在进行课上发言的过程中明明可以用简单词汇但是却需要考虑主谓宾定状补的问题,久而久之降低了语用自信心,影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1]。因此想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素质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学情自我反思,及时转换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自由互动,让同学们在主动实践中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互动教学实践研究
        (一)组织多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交流
        小学英语教师在展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坚定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或是使用英语语言知识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经验设置全新的驱动任务,让同学们可以在课前、课中、课下三个阶段都展现出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的多元思维,保证所有人在积极互动中实现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高效任务教学的展开离不开教师的充足准备,备课阶段教师需要制作教具、制作课件,自然引导同学们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让所有人都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高效完成任务,通常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互动任务的形式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根据卡片或PPT提示猜词,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主题故事、分享趣味经历,同时也可以组织歌唱比赛、表演比赛,为每名同学都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保证他们在有效交流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2]。
        (二)实现情境互动,深化学生英语语用体验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常用的课堂构建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进一步深化的语用体验、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去还原生动情境,让同学们可以产生情绪代入感,并在沉浸式学习中自然实现英语语用能力的提升。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实际生活,教师必须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将抽象语言文字具象化,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在亲身体验中转换学习态度,由被动记忆转为乐学、好学、活用,最终在实践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实现情感的升华,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授外研版四年级上册《Happy Halloween!》一单元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风俗习惯,可以在正式教学前播放相关介绍视频,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情境互动,以“When is Halloween?”、“What will happen in Halloween?”、“Do you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it?”等为主要句型展开互动,实现交际拓展,师生之间不仅能分析西方传统文化,还能进行情感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自信心。
        (三)展开热身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小学时期学生刚刚接触到英语,他们会对语言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的注意力会被英文歌曲、英文视频吸引,也愿意去主动模仿,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教学课堂的开放度,在正式教学前组织丰富的热身活动,不仅仅要开阔学生的思维,也要让他们“动”起来,从而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完成后续学习任务,实现英语能力的提升[3]。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或展示动画的方式导入课程,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活力,在舒适、轻松的氛围内同学们能逐渐放松身心,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真正融入课堂,自然提高语用水平,强化整体学习效果。
        (四)设计问答互动,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品质
        小学是英语教学的启蒙时期,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英语意识,让他们能打破固化思维,真正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英语语用技巧,从而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解决问题、与人自然交际,因此教师需在课上设计问答互动环节,冲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同学们可以主动去认识、体验与感受英语语言知识,并且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表达,在此期间师生、生生之间都可以进行自由互动,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既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用习惯,也能保证他们在多元思考中实现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为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教授外研版五年级上册《Yesterday I went to school?》一单元时,教师为帮助同学们区分一般现在时态与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区别,可以通过设置丰富生活化问题的方式与他们展开互动,如设置“What time did you get up yesterday?”、“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What time did you go to school?”等,既贴近生活调动学生表达欲,又自然区分时态,深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品质,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五)重视拓展教学,以互动强化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在展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视为核心目标之一,在授课期间有意识地打破常规,让同学们可以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英语语言文化,从根本上强化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4]。期间教师应对拓展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将课内外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英语语用习惯,在此过程中组织多元化的师生、生生集体互动活动,如小品表演、诗歌朗诵、文化故事大赛、主题辩论赛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能够主动去探索英语知识的内涵、了解其文化底蕴,还能形成合作意识,不断在交流过程中调整情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内涵和语用技巧,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中实现自我发展,进而达成理想化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教师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高效的交流、实践与体验之中,让同学们可以在产生英语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情感、实现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组织多元化课内活动,通过布置丰富任务、创设情境、组织热身活动、设计问答环节、拓展教学等方式增添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内营造出积极、活跃的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语用技能,提高他们整体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彤.关于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和感悟[J].校园英语,2020,08:239.
[2]覃秋玲.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分析[J].校园英语,2020,09:158.
[3]盛丽强.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03.
[4]姚静.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