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乐军
江西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江西省 九江市 332005
摘要:工匠精神注重在自身的领域内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对个人的工作具有趋近于完美的追求动力,并具有品质精神,注重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实现工作岗位中的人生价值。中职思政课要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则应当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将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进行融合,设置专项活动,营造思政课工匠精神氛围,并组建专业化“工匠精神”思政教师团队,将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教学;中职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态度,新时代社会需要工匠精神,因此,以培养职业性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中职院校需要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且应当在思政课当中进行全面贯彻落实。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为响应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大国工匠的理念已经融入到社会各个行业以及学校教育领域当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以技术人员为代表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注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在自身的领域内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对个人的工作具有趋近于完美的追求动力,并具有品质精神,注重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实现工作岗位中的人生价值。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其内涵也越来越深刻。对于企业来说,工匠精神能够对员工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能够更好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工匠精神代表着爱岗敬业、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等理念与内涵,是新时代职业道德的代表。
二、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其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
工匠精神有利于社会经济进步,并促进全社会形成一种正能量的氛围,并使得各行各业都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细致耕耘以及认真做事,能够实现我国经济从微观到宏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使得我国工业、农业的品质得到跨维度提升,工匠精神成为各大企业的必要需求。中职院校通过思政课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和感悟、应用到工匠精神,能够帮助他们未来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够让专业技能型人才在精神支柱方面形成新鲜血液,保障他们今后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中职的思政课作为讲解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课程,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终生的发展奠定很重要的知识基础,因此,思政课能够作为工匠精神的重要培养载体。而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一部分,也是属于精神品质类型的内容,因此其本身也是思政课程的章节之一,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包含的关系,并且成正相关的联系。
三、中职思政课中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1.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将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进行融合
应当充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将思政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以通过思政实践课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锻炼等实习过程当中的体会来感悟工匠精神的实际意义以及在操作流程当中的具体体现。
应当对工匠精神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分层教学法,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形式去讲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对于理解能力较强且有相关实践感悟的学生,思政教师可以用深奥拓展型的语言进行讲解,帮助这类学生通过探索打开未知领域的钥匙,从而加强对于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应用;对于理解能力一般或是没有相关实践以及理论感悟的学生,思政教师可以用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方法去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与抽象的对比转化结合策略,去更好地将工匠精神的内涵领悟清楚,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对其感受其内在本质以及对其职业生涯的终生应用打下基础;对于理解能力不足并且对此不感兴趣的学生,思政教师则应当用启发式教学讲解方法或是寓教于乐的方法,通过播放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名人轶事或是趣味话题,先打开话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进行进一步的深入阐述,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地更加深入。思政教师还可以运用目标培养法,去帮助中职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三观,从而真正地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感悟到工匠精神的作用,并时刻牢记其中的内涵,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将它用上,应当先确立一个整体目标,然后分成阶段性目标,最后将每个阶段的目标细化成小目标,综合进行应用,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起学习和做事时的工匠精神,对于细节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并督促他们竭尽全力的完成,不能放纵学生马虎了事的习惯,应当将精细化的知识和技能都尽可能地表述好、做好,并进行优势示范,帮助学生能够了解工匠精神的实际应用方法以及它的其他内涵特征。
2.设置专项活动,营造思政课工匠精神氛围
应当设置好思政课的专项活动,并将专项活动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产实践活动当中,可以举办一些类似演讲、辩论、工匠精神文化节之类的校园活动,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匠精神塑造氛围,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感染和熏陶。也可以举办一些关于工匠精神或者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的作品创作评比活动,将用心程度、精心制作程度以及作品的精致度评分作为总评分中最重要的权重进行评比,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妙趣及其应用的广泛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真实地展现自我价值当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自我内省力的作用,帮助自身做好工匠精神的感悟和应用。应当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在校园相关的过道墙面上贴上关于大国工匠精神的宣传标语,也可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中职院校的教育教研指标当中,让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能够注意在相关的教学中加以融入。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知识讲座、培训和项目策划或者文化活动,并运用好校园广播的宣传功能,以便于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细化,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组建专业化“工匠精神”思政教师团队
应当适当组建专门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思政教师团队,加强思政教师的招聘和筛选门槛,并定期组织培训,优化相关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教师在工匠精神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要从根本上强化思政教师的师风师德,并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让思政教师拥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阅历,从道德修养和从业责任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指点,并发挥思政教师个人自我提升的功能,促进其时刻保持与学生的紧密沟通,辅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性地融入对工匠精神的思考,提升其领悟力。应当建立科学的思政教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运用职业素养标准准则去约束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的具体情况,融入到教师专业水平考核指标当中,并不断规范整个教师团队的各项教学行径,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指点和服务。
结束语
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从业者面对工作的一种自然心态和新动力,也是优秀的人们在岗位中所秉持的基本态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繁荣都具有重要贡献。要想让人们真正形成工匠精神,必须从教育层面抓起,引导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追求更好的目标并尽力完成,实现学习者和工作者的高度自律自强,让中职思政教育成为未来中国工匠得以发展的基础原动力,并更好地提升其工作效率与效能。
参考文献
[1]韩惠善.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6):0366-0366.
[2]郭超婷.中职思政课“工匠精神”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2021(5):94-95.
[3]周敏.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背景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8):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