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
唐山市古冶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邮编:063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机械行业领域发展迅速,机械专业人才日益增加,培养专业化人才,也成为了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优化,要形成一套重理论、强实践的教学新模式,进而培养机械专业人才。
关键字:机械 教学 优化
1.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缺点
1.1缺乏实践
机械专业是一门很注重实践能力的学科,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实践。教师根据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授课,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训练的过程。授课过于死板,教师仅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试上,都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机械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动手实践,根据老师讲述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实际操作,能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对知识的漏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中职院校正是忽略了实践,才导致机械专业的教学发展停滞不前。
1.2教学方式老旧
现如今,还有很多中职院校在授课中,按照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方式过于呆板,缺乏乐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仅依靠书本内容,将基础理论知识按部就班的教授给学生。长此以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学习效果很难得到提升。教师应在授课中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汇贯通,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原因,自己独立解决,一步步进行实践。
2.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优化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
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在教学中应明确以培养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严格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富有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学生,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要过分依赖书本,要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让企业也渗透进课堂,对企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机械专业的发展规律。
2.2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的老旧是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育的最大缺点,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也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老师按照传统观念进行授课,学生也会缺乏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兴趣,久而久之,仅学到课本有关知识,毫无实践能力。教学应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对机械专业的发展进行详细阐述,激发起学生对机械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机械专业的实用性。多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自身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3创设课后活动
教师在每节课完成后,都应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创设相应的活动或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查缺补漏,同学间还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带学生浏览机械工厂,在工厂进行专业化介绍,让学生熟悉机械工厂的流程,带动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识,查找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从而对日后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2.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在日常教学中,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个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解答,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对待问题新的解决思路。创设辩论大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还能在辩论中互相交流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5应注重实践课程
机械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实践的探索,应专门开设实践课,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后,能够动手实践,再从中得到理论知识。实践课的安排要合理化,根据上节课所讲的理论课程进行相对应的实践,将实践课合理划分,安排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在课程结束前,预留作业和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解答,以此来巩固实践课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绘制零件图,将所讲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可以在绘图过程中再一次熟悉流程,使学习内容更加深刻。
2.6优化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检测学习成果最有效最直观的方式,考核方式大多以笔试进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学习成果无法得到展现。对于机械专业这类操作性强的专业,应注重实践考核,基础理论知识运用笔试的方式来考核,操作知识通过实践来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全面的了解到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结
近年来机械专业发展迅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中职院校应当加强机械专业教育的优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先进的技术型人才。要想将机械专业教育达到最优化,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多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才能将机械专业教育发展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研究[J]. 卢伟丽,樊文静,王耀峰,陈东明.??教育现代化.?2019(A1)
[2]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J]. 张仲杰.??科技创新导报.?2017(33)
[3]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J]. 宫敏利.??时代农机.?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