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波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在高校工作中占据重要作用与地位,是保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的主要途径。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做好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方向作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对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1 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1.1 价值多元化对党的理论冲击较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民使用互联网,甚至在日常生活之中已经习惯了上网,大学生就是典型的代表。又因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加之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得我国与西方国家交流日渐频繁,这极大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价值观念的碰撞,国内也引出出现多元化价值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尤其表现在高校这一主阵地上,即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落实受少数价值观念扭曲的党员及树立错误思想观念的学生所阻碍、影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动摇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1.2 开展教育方式单调
对于开展思政工作,大部分是关于完成固定的工作要求,并且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以刻板和老套的方式进行教育推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投入。在党建教育时,高校党务工作者更多地注重党的理论宣讲,并未系统地将时事政治与党的历史进行传播与融合。在思政教育时,教师更多地注重基本思想素质提升,并未将党的优秀精神与优秀历史进行讲授,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不能得到共同提升。
1.3 发展党员过程中思政教育不够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良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但现阶段部分高校发展党员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提高他们的品质品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某些学生受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较深,不再重视党员提干,进而比较随意的对待校内所落实的党建及思政工作;另一方面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认为教学的重心就是提高学生的成绩,相应的在日常教学中只注重专业课程教学的落实,忽略思政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强、道德品质不高,给党员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 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模式研究
2.1 建立党员示范引领机制,发挥党员领头示范作用
优秀的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且大学生也更容易在这样一个正能量的群体中看到能够学习的闪光点。但我们仍要看到,大学生中仍存在入党意识薄弱的现象,从而阻碍了高校开展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党的知识教育的工作,最终将阻碍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因此,应该建立交流机制促进共同提升,创设平台引导党员率先垂范,也有利于积极影响大学生整体风貌。为了更好的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领航员作用,高校工作人员应该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开展有关提升党员素质的活动,加强党建沟通交流。开展有关党的先进事迹的专题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能够使党员带领学生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抓好党员队伍,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使之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举办微党课等活动,鼓励学生党员做学习表率从而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2.2 丰富活动形式,优化教育过程
在追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实效性时,最重要的就是寻求适合两者的合作形式,一是通过组织部党建工作的要求,对思政教育提出指导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水平,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二是通过党建工作的中的党员教育过程,加强对全体的思想建设,在开展初级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等组织过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向群众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思想引领作用。三是做好信息协同发展,将网络信息资源与校园网作为平台,在活动通知时,向学生讲解党建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提高党性认知与理解,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与党建活动。四是创新形式,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将思政教育与基层党建模式进行创新合作,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全方位、全方面、全覆盖地向学生传播思想文化与政治理论,推动更高水平发展。
2.3 坚持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性、纯洁性政党,为什么能做到有底气、有信心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性问题,就在于其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作为自身的政治主张。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满足高校和大学生这两个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然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在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还要付诸实践,坚持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这一载体,在思政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党建的内容,通过渗透性的教育模式将党建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2.4 加强职责部门联系,建立良性循环
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互相借力,需要加强各部门互动。以往的基层党建更关注党校与党支部内部的交流,未能完成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责任。高校思政工作缺少对基层党建的配合,缺乏执行性与完善性。高校需要做好布局,借助各部门工作平台,明确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分工,发挥好学工部门与组织部的合力,为做好党组织与思政工作的互动提供原动力。通过对党建工作过程化分析,明确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任务与职责,进而制定出符合大学生党的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合发展。学生党员应贯彻为群众服务的理念,积极参加班级管理活动,夯实群众工作,充分把握党员群体思想动态,优化党员群体发展工作,主动积极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以团结之力带动班级发展,掌握学生群体建议与困难,并及时向组织提出反馈。构建党员职责划分,不仅可提高党员群体处事能力、党性修养以及政治觉悟,而且还可提醒党员群体永葆个体思想理念的前沿性,争做学生群体思想理念的先行者、生活服务者以及学习带头者,始终树立前沿形象标杆,真正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最重要的是,高校党员职责划分应该基于党委与党组织的领导展开工作,此项工作不仅对党组织的组织能力进行检验,而且也是对党员合格性的严格考核。思政教育团队和党建工作团队是发展学生思想教育引领的重要工作者,决定着能否有序推动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建设与高校是否具备高素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使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从而促进两者之间能够协同发展,应对当前世界各国高校面临的挑战,我们国家的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温心馨.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路径探索[J].知识文库,2019(23):27-28.
[2]王欣.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295-296.
[3]王久鹏.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1):123-124.
姓名:朱雄波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出生年-):1986-1-9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陕西西安人
职称:??人力资源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
【署名单位】
单位名称: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省市:陕西省西安市
单位邮编:7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