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雄翔
深圳市罗湖外语初中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800米跑是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其不仅是女生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也是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但在当前的初中女生800米跑项目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如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训练兴趣等问题。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女生800米跑项目的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和有效策略,以调动女生的训练兴趣,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进而提高其耐力素质,有效提高女生的800米跑能力,收获高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女生800米;教学效果
引言
耐久跑是田径运动中极具锻炼价值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但因在跑的过程中会给身体带来较大的运动负荷,因此,对学生的耐力、意志力和体力等有相当高的要求。想要取得不俗的成绩,必须进行长期的、有效的锻炼和训练。而初中阶段的女生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在800米跑的训练中,因受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较男生存在更大的畏难心理。如此,初中女生800米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女生800米跑的教学时,需考虑到多方因素,能够遵循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对800米跑这一项目之重要性的认知,进而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训练,促进初中女生800米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初中女生800米跑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前的初中女生800米跑教学中,绝大多数女生对此项目存有畏惧心理,即学生口中的“害怕这项运动”;还有很多女生对此项目存有抵触、反感等消极情绪;学生未能认识到800米跑的重要意义,即学习动力不明确;训练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
上述现象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女生800米跑项目教学的普遍现象。
笔者认为,上述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是由于以下原因:
首先,相较于男生,女生更为好静,运动技能较差,身体素质也不如男生,加之初中阶段的女生正值青春期,在此期间,她们的生理、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会存在不想在异性面前“出丑”的心理,并由此产生胆怯或自信心不足,不愿意配合教师的800米跑训练。其次,由于800米跑的训练时间较长、强度较高,在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四肢无力、头晕,甚至呕吐休克、难以坚持下去的感觉,女同学自然会对此产生畏难心理,进而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态度和偷懒行为。然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不合理,为了提高学生的800米跑效果,会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训练方式,这也就加大了女生的抗拒与畏惧心理,如此,训练效果可想而知。最后,学生对800米跑的认知存在误区,大多数学生未能了解到800米跑对自身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好处,以及对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多是迫于体育中考及体质健康测试等方面的压力,使得自己在训练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应有的内驱力,必然会觉得训练过程枯燥、辛苦,甚至是“痛苦”。对此,教师必须考虑多方因素,在800米跑的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并使其认识到800米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积极参与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二、提高初中女生800米教学效果的策略
1.遵循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由于800米跑的训练较为枯燥,且运动负荷较大,极为考验学生的体力和耐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此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女生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速度较快,身体上会出现一系列变化,这便会使其在跑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呼吸困难、体力不支等感觉;生理上随之产生的变化则是爱美、敏感,不愿在异性面前“出丑”,这也给800米跑训练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此,需要体育教师因势利导,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安排。
在进行训练之前,教师可先为学生进行相关的耐久跑理论知识教学,如800米跑对身体、意志力有哪些好处,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状态是什么,如何应对“极点”,在进行800米跑时,如何正确地呼吸等,使其对800米项目形成正确的认知,消除或降低对800米跑的偏见和恐惧。在训练过程中,减少“简单粗暴”“一刀切”式的训练方式,对女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采取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耐力素质较及生理期的女生,教师除了要予以更多理解和关怀,还可适当地降低训练强度,慢慢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其克服畏难心理,使其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后来居上。
2.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笔者认为,在正式进行女生800米跑训练前,教师应当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耐力素质等情况进行前测,即进行摸底。在前测工作中,教师可采取游戏、跳绳、慢跑等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则要对全体学生的表现和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细致观察并作好记录。有了前期的数据做支持,教师接下来则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前期的训练强度要适量,以免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及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比如,对于耐力素质非常好的学生,教师可制定较高的目标,如要求学生跑进3分25秒;对于耐力、体力素质尚佳的学生,可为其设定跑进3分50秒的训练目标;而对于耐力较差及身体情况特殊的学生则可降低要求,如跑进4分20秒即可。此外,对于极特殊的学生,教师还可采取将训练化整为零的策略,如先对其进行400米训练,而后循序渐进地加大难度,过渡至600米,再至800米,进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全体女生均能超过中考要求的标准,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3.转变训练方式,提高趣味性
此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转变以往枯燥的让学生“一跑到底”的训练方式,可在提高训练形式的趣味性方面下一点功夫,如在训练过中结合接力跑、追逐跑、定时跑、走跑交替等形式,丰富训练内容,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教师还可以抓住此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如自尊心强、好胜心强、渴望被认可等,一改往日的个人训练形式,采取团体协作的形式,如在训练过程中组织小组比赛,以全组成绩的平均值为最终成绩,选出优胜组。有了“集体荣誉”的加持,学生既会有压力,也会将之转换成动力,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还可进行小组接力跑的比赛,小组完成接力总用时最短的获胜。这样不仅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训练强度、提高锻炼的趣味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可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此外,对于班上身体素质极差的女生,教师还可针对性地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如安排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的同学与之结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此举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力强的学生能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在同学的帮助下逐步提升。
三、结束语
800米跑是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其不仅是女生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也是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其对提高学生的肺活量、体力、耐力等方面的提升均有明显好处,还能塑形。因此,教师在女生800米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意识到上述好处,还要在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手段,有效提高初中女生800米跑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文.初中女生800米跑畏惧心理消除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
[2]杨正春.综合身体素质训练对提高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的影响[J].田径,2020(08).
[3]刘燕,徐建平,欧树娟.对初中女生进行青春期生理保健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验报告[J].兵团医学,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