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陈杰
[导读] 环境设计教学实践课程的成效
        陈杰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环境设计教学实践课程的成效,不是着眼课程数量、量化指标,而是通过精心规划实践环节,环环相扣,目标统一,而促进学生培育全面的设计思维和实践技能,是影响学生终身有效的价值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创新
引言
        环境设计是一项非常考验设计者的综合素养的工作,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却没有对这个专业的热爱与理解,因此环境设计创新课程教学实践目的就是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个专业,进而喜欢上设计灵感迸发的一瞬,这样才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环境设计
        在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中,环境设计指的是采用艺术设计的手段,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室内外环境空间进行优化,从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的一种艺术形式。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来看,环境设计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且在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包括设计美学、人类工程学、建筑学、文学以及环境生态学等。对于环境设计工作的开展来说,要积极应用专业的技术手段,针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开展艺术化的处理,这就要求在应用具体设计手段的时候,应该从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保证满足人们的居住环境需求,提升建筑的实用性与功能性。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理念老旧
        传统课堂的课程设置、考核形式、教学方法等环节都是由进程决定结果;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都是放在同一频率下进行,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收能力、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性,在同一频率的培养模式下会造成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传统课堂主要以老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知识的能力。
        2.2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
        一般来说,环境设计专业需要经常性地开展实践训练,有着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和设备设施,高校应和企业保持深度合作,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普遍处于较浅层次,企业投入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建设的实际需求,学生只能分批次地参加实训,且实训操作的时间短,并不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实践教学容易流于形式。
        2.3学科的地位相对较低
        虽然环境设计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地位仍然较低,其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慢,发展历史也相对较短,致使这一专业在学术界地位较低。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急需寻找一条适合于本专业发展的独特道路。这样,环境专业学科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地位才能不断地提高。
3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3.1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念,通过革新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与增加学生的互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引入探究、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将传统注重理论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转变为重实践、重创新的新型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色彩魅力的感知,教师应可以采用课上作品互评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和探讨,选出本堂课最受欢迎的和最具深意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对他人作品的评价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发表总结性言论,鼓励每个同学大胆创作、发言,让师生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教学氛围。
        3.2创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目标
        (1)新材料以建筑材料研究为切入点,依托传统材料工艺和审美经验,对材料进行挖掘和开创性的空间拓展,合理应用实体空间呈现完美的设计效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动态教学中实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要求。(2)新实验教学改革要紧跟创新创业理念,通过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性,将专业和理论相结合,深化专业设计实践的逻辑推导过程,激发受众个体的积极性和创作潜能。在实验中,首先要掌握认知传统材料的方法,其次是能够准确判断材料的属性,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和易操作性,围合空间形体并产生内部叠加与消减,从而生成空间的流线组织关系,形成不同课程空间的逻辑推理构架。(3)新实践对文化的认知与解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最终呈现逻辑推导视觉化的物态效果,使“学之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绽放出设计该有的独特魅力。
        3.3加强互动式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必须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互动,甚至没有学生互动环节,以至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俗语有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只有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擦出灵感的火花,因此,教师加强互动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的可以使用汇报设计方案的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论,把控设计思路,优化设计细节、改善设计方向。
        3.4提高自主性能,实现“设技并重”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能,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要加强艺术和科技的相互结合,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育改革等方面,为学生开辟工作室体制,利用大数据、5G信息技术、云存储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领略环境设计中的文化之美,感受“设计与技术新统一”的发展理念。教师可以利用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方式,构建“教习阅”的教学模式,将环境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方法、构图排版、色彩搭配记录到一起,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环境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流程的相互结合,提高环境设计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学习实践之中,将所学的知识细化为实践设计成果。尤其是要对设计方法、构图排版、色彩搭配等方面,把握市场规律,设计出更多更出彩的设计案例。
        3.5增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教学理论与实践无法完美融合是职业教学的一大问题,教师可以在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后,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学校条令允许、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美术馆、展览馆、人文馆等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进行作品品鉴学习;也可以带学生贴近大自然,去操场、小河边、公园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升绘画水平。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设备播放视频、图片等,和学生一起赏析世界名画,带领学生分析当代时尚潮流,增强其审美意识。
结束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研究成果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于教育教学有辅助作用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逐渐和教学课堂彼此融合,同时也是因为这些高科技成果的不断应用,促使环境设计也在不断创新设计课程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素质的综合性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朝晖.纤维艺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探索——以环境设计专业“大创”项目为例[J].装饰,2019(04):132-133.
[2]高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28-129.
[3]韩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136,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