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刘彦波
[导读] “课程思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的教育理念
        刘彦波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曲靖 655001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思政教育在学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性,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是高校受众较广的公共必修课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需要从教师、教材、教学、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各方面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将简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问题,探索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
引言
        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政策,是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构[1]。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符合我国独特的人文及独特的国情,将推动我国英语学科建设与发展扎根于我国国情,有利于挖掘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中国元素,推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创新与发展,使大学英语教育呈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然而在这一探索融合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1.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现存的问题
        首先,英语教师缺乏思政知识和思政意识。一方面,在高校中,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淡化教学的思想性,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甚至误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英语课加思政课,把“两张皮”生硬地粘在一起,搞成了“四不像”课堂。另一方面,即使部分英语教师尝试在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但由于其本身思政知识涵养淡薄,无法支撑其开展英语+思政融合教学。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各类专业的学生,而不同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不尽相同,如理工科类专业偏重于实操性,文科类专业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因材施教地融入相应的课程中,加上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需要接触到西方文化及社会背景,这就加剧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难度,因此难以对教学形式、内容及目标实行统一标准。
        最后,大学英语教材缺少思政相关教学大纲及任务指导。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注入相应的思政元素需要有相应的材料内容作为参考和支撑,但就目前的英语教材来看,思政元素的注入是很少的。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思政相关的内容仅有1.3%、《E-时代高职英语》涉及约20%中国元素,但与思政相应的教学大纲和任务指导很少。英语教师在备课时缺乏指导思想和足够资料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又缺少合理的素材来延展出思政教育,因此,高效英语教材中缺失权威性的思政元素成了“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一大绊脚石。


2.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2.1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首先,要持续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定期组织教师了解学习我党的内部政治发展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我国国情变化、各大时政会议及领导人讲话等相关思政新闻事件,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醒意识水平,为其后续的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奠定意识及知识基础。其次,高校应该明确高校英语教师在思政继续教育方面的职责义务,设立相关英语教师职责规范,使英语教师依照职责规范自觉承担起“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责任。最后,对任职英语教师开展常态化相关教学能力培训,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进修班、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观摩学习优秀教师、企业单位、学校的英语+思政融合教学成果等机会,同时鼓励英语教师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给予资助。此外,英语教师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英语教研组要增加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教研活动,主张集体备课,联合兄弟院校举办“课程思政”教研能力评比,全方位促进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及能力。
2.2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监督和考核
        一方面,高校党委书记等管理层领导应加强对校内英语课堂的管理,加大英语课堂参与度,公平公正地对英语教学课堂进行考评,并结合该英语教师的综合思政素质及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将评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表中,为教师职称评选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英语教师使用云录播技术,实现英语课堂常态化监控录制,对于优秀的英语教学课堂进行表彰,并公开课堂视频,投放到校官网及论坛等平台,供学生和其他英语教师学习。
2.3丰富大学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内容
        一方面,备课要备教材,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大学英语教材,向教材注入更多思政元素,使英语教材能够展示出我国政治文化,彰显我国优良政治风貌。此外,在选择思政元素时,要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2]。由此,要精确规划好英语主题元素和思政元素的占比,将思政内容的融入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结语
        总而言之,将“课程思政”引入高效英语教学,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大重举,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对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了解认同,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借助英语相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各高校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子,及时发现新教学模式运用下暴露的问题,强化高效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加强监督和考核力度及扩充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取得良好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晓岩.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J].海外英语,2020(15):31-32.
[2]杨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4):27-31.
作者简介:刘彦波(1980年6月),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高校讲师,单位: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单位邮编:655001,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